相关文章  
  • 脑死亡
  • 喷嚏反射
  • 维生素B6
  • 维生素D
  • 维生素K
  • 小儿麻痹病毒
  • 消毒
  • 细胞衰老
  • 下丘脑
  • 葡萄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心电图

    心脏搏动时产生的生物电流,用心电图机从身体特定部位记录下来的电位变化图。1856年克利克和米勒首先直接在心脏上记录到心搏时产生的电流。1887年瓦勒发现在身体表面也可记录到这种电流。1903年爱因托芬首次用弦线电流计加以描记,使测定技术规范化,并用罗马字母命名心电图各波。此法经过后人的改进很快被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诊断。由于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及结合单个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的进行,心电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很快。正常人的心电图一般有5个波,分别为P、Q、R、S、T波。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复合波代表心室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P-Q间期(自P波起点到QRS复合波的起点)代表房室之间的兴奋传导时间。   心电图能反映出兴奋在心脏内传播的过程及心脏的机能状态。如果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障碍或某部分心肌发生病变,则心电图的波形将发生变化。因此心电图对某些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它是目前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