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 杀虫米中毒
  • 中暑
  • 苯丙胺中毒
  •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 淹溺
  • 甲丙氨酯中毒
  • 阿片类药物中毒
  • 强碱中毒
  • 氯丙秦中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毒蘑菇中毒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堿,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因食入毒蕈所含的毒素种类和分量不同,且患者体质、饮食习惯也不一样,故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临床表现   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 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 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 4.神经精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忘、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诊断依据   1.采食野蘑菇或进食干蘑菇史; 2.多人同食,同时发病; 3.某些毒蕈中毒,具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4.剩余食物或胃内容物检出毒蕈。 治疗原则   1.催吐、洗胃、导泻; 2.静脉输液、利尿; 3.解毒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阿托品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凡出现流涎、恶心、腹泻、多汗、瞳孔缩小、心动过缓等均应及早应用。 2.巯基络合剂适用于白毒伞,毒伞,竭鳞小伞等肝损害型毒蕈中毒。 3.当出现急性中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