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白蚁
  • 招潮蟹(Uca; fiddler crab)
  • 园蛛(Araneidae; orb-weaver, garden spider)
  • 蜣螂
  • 蜻蜓(Odonata)
  • 蜉蝣(Ephemeroptera;mayfly)
  • 螳螂(Mantodea)
  • 蜘蛛
  • 棉铃虫
  • 蚂蚁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水螅(Hydra)

    水螅虫纲水螅虫科的1属,通称水螅。螅体呈圆筒状;柔软;不成群体;无水母世代。约有14种,广布于淡水湖泊、河流、池沼中,其中褐水螅为世界广布种。体长由几毫米至15毫米;呈白色、粉红色、绿色或褐色。体底端称足或基盘,为附着器官,能分泌粘液。当遇到外界或内部刺激时,均可引起基盘的滑动或翻筋斗式运动。有的种类基盘能分泌气泡形成气囊,使水螅自底层悬浮于水面;体另一端为口,周围有5~6条细长的触手。触手上有成堆的刺细胞。各条触手能单独动作,具有行动、捕食和御敌的功能。水螅的食物为小型甲壳动物(如枝角类,剑水蚤)和小鱼。水螅的生殖方法有两种:①无性生殖,常出现在春、夏两季,由身体长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后脱离母体,附着发育成另一个新水螅;②有性生殖,多数为雌雄同体。在夏、秋季之间产生性器官。精巢通常位于近口端,呈锥状,生殖细胞经成熟分裂生出多数精子;卵巢位于同体近基盘一端,呈球状,每个卵巢中只有一粒卵,成熟后凸出体表。雌雄同体的种类,也须经异体受精。通常精子离开母体,游至另一个体的卵巢受精,经过多次卵裂,发育成原肠胚。原肠胚外有二重膜包裹,外层为角质壳,呈刺状或盔状,内层为胶质膜。以后脱离母体,沉入池底。它能经受干旱和冰冷的恶劣环境,待冬季过后,破壳而出,发育为新的水螅体。此外,水螅具有再生能力,如果切成数段,每段都能再生为一个新个体,也可以嫁接不同来源的2段,经过调整而变为一个新个体。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