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在我国东部广大平原主要发生的飞蝗是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和分布于蒙新高原的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otoria),都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其中以东亚飞蝗的为害最为严重。体形细长,体色为绿色或黄褐色。一般多在杂草或灌木丛中活动。雄虫较小,体长约3.4~4.2厘米,雌虫较大,长4.0~5.1厘米。复眼后有较狭的淡色纵条纹。前胸背板在中隆线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褐色,暗色斑纹明显,后翅扇形,本色透明,咀嚼式口器,后足强大,善于跳跃。一般年生2代或3代,以卵块在土中越冬。若虫称蝻。为不完全变态。东亚飞蝗的第一世代,俗称“夏蝗”,第二世代俗称“秋蝗”。在其分布区常可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生活方式。群居型的前胸背板短而宽,中间不隆起,前翅长出腹部甚多,后足胫节淡*;散居型的前胸背板狭而长,中间隆起呈弓背形,前翅稍长出腹部,后足胫节呈红色。东亚飞蝗由于繁殖力强,并能成群迁飞;另一方面我国东部的自然地理条件又适于它们生活,特别是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5省,故在我国历史上常发生“蝗灾”,成灾史达千年之久。1927年,仅山东一省的蝗灾,使700万灾民流离失所。1951年,全国有4000多万亩庄稼受害。经过近40年的努力,现已基本上控制了蝗虫的为害。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