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原生动物门。淡水中生活的鞭毛虫。种类很多,大量繁殖时,可使水面呈一层绿色薄膜。身体一般呈梭形,外被表膜,前端具1根鞭毛,由基体生出,在水中游动迅速。有一红色眼点,能感光,因此多聚居在向阳光处,称趋光性。眼虫体内有叶绿体,内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在无光环境下,亦可通过体表吸收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渗透营养。体内前端有一较大的泡状结构,可有规律的伸缩,称伸缩泡,主要功能为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将多余的水分收入泡内,后排入体前端较大的储蓄泡内,再由胞口排出体外,同时可将溶于水中的有害的代谢产物排除,这就是排泄作用。眼虫的生殖很简单,自前端逐渐向后端纵裂,最终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眼虫。纵分裂是鞭毛虫的共同特征。当环境恶劣时(干旱、热、冷、水质不良等),眼虫可分泌一胶质囊,将自己包围起来,形成包囊,随风散布各处,遇适宜环境即破囊而出,重新在水中自由生活。包囊是眼虫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在包囊内眼虫仍可纵裂进行生殖。淡水中习见的眼虫有:绿眼虫(Euglena viridis),体纺锤形,前端钝圆,后端宽,末端尖呈尾状。鞭毛与体等长,色素体1个,星状。梭眼虫(E.acus),长纺锤形,鞭毛短,色素体多个。长眼虫(E.deses),体圆柱形,狭长,鞭毛约为体长的1/3~1/2。螺纹眼虫(E.spirogyra),体易变形,体表螺旋形带纹明显,鞭毛短。扁眼虫(Phacus),体呈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