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漠斑牙鲆
  • 澳洲宝石鲈
  • 海马养殖
  • 水产养殖:美国红鱼
  • 水产养殖:革胡子鲶
  • 中华鳋病
  • 指环虫病
  • 鳃碘泡虫病
  • 匙吻鲟
  • 美国金虎斑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水产养殖:黄鳝

    喂丝蚯吲碎片,以训练鳝苗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三天后,开始投喂整条丝蚯蚓,使鳝苗增加摄食量。丝蚯蚓的投喂量约占鳝鱼总体重的10%-15%,一天分4-5次投喂。 病害防治 发病原因:黄鳝在天然水域中具有很强抵抗力,染病机会很少,但在高密度饲养时,会导致病害发生,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鳝病原因有:一是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发生伤害,使致病细菌侵袭;二是在运输和注水时,不注意水温调节,或天气骤变,温差骤然达到5以上;三是寄生虫所致;四是投饲料管理不当引起。 鳝病预防:针对发病原因,防病式作宜注意以下事项:采购与捕捞鳝种时,注意操作,免伤鳝体,特别要严禁钓鳝入池;做好鳝池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放养时进行鳝种消毒,方法是行在3%-4%食盐水或10ppm浓度的漂白粉液浸洗5分钟;在饲养管理中注意水温、水质控制、并严格执行“四定”投饲原则。 腐皮病:鱼体受损后引志细菌寄生所致。病状: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糜烂,尢以腹部两侧更为严重,故又称打印病。严重时,可看见骨骼及内脏,尾部经常烂掉。 防治方法:放养前,鳝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流行季节,用红霉素全池泼洒,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5万单位;每50千克黄鳝用磺胺噻唑0.5克掺入饮料中投喂,每天1次,5-7天为一疗程;直接在病灶上涂抹高锰酸钾液。 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于鳝体或鳝卵所致。病状:此病流行于春秋两季。霉菌孢子吸取鳝鱼或鱼卵的养料,向外长出棉毛状菌丝,在体表、卵表迅速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了的“白毛”。 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立方水体100-15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用3%-5%卵10-15分钟,连续2天;各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食盐配成混合液后,全池泼洒。 毛细线虫病:因毛细线虫寄生肠道引起。症状:毛细线虫白色,长1厘米左右,头较细,向后逐渐变粗,头部钻入肠壁粘膜,破坏组织,并形成胞囊,使肠壁发炎、红肿、大量寄生时,鳝体消瘦,伴有水肿、肛门红肿,严重时使病鳝致死。防治方法:按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克,拦入蚌肉、蝗蚓或鳗鱼配合饮料内投喂,连续6天。 蛭病:由水蛭寄生头部引起。症状:水蛭破坏表皮组织,吸取鳝鱼血液,引起细菌感染,病鳝活动迟滞,食欲衰退,影响生长,严重时致死。防治方法:用2%%晶体敌百虫溶液(25千克水加25克敌百虫)浸洗15分钟;或用100ppm硫酸铜溶液(25千克水加2.5克硫酸铜)浸洗5-10分钟。 发烧病:黄鳝养殖密度过高,体表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使水温骤升,溶氧降低引起发病。症状:病鳝在池内表现不安,相互缠绕,体有粘液脱落,池水粘性增加,头部膨胀,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降低养殖密度,更换池水或在当内拱养少量泥鳅,以便吃掉残饵,防止鳝鱼缠绕,维持良好水质。发病后可用0.7%浓度的硫酸铜液,按每立方米水体5毫升的用量泼洒全池。 敌害防治:有鼠、鸟、蛇、猫和某些凶犯鱼类(鲤鱼等)及家禽、家畜。一般采用捕捉或驱赶的办法清除。 捕捞技术 捕捞方法比较简单,少量捕捉,可用鳝笼诱捕;大量捕捉,可用夏花网牵捕,牵捕时将水生植物和淤泥一起围在网内,起网时先将植物取出,再将淤泥洗净,一般牵捕1-2网,即可将大部 分鳝鱼捕出。如若冬季捕捞,先将池水放干,待池中淤泥干硬后,翻耕底泥,将鳝鱼翻出拣净。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