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应答元件
  • 沉默子
  • 绝缘子
  • 转录因子
  • 弱化子
  • 增强子
  • 启动子
  • 噬菌体展示库
  • 螺旋—环—螺旋
  • 螺旋—转角—螺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知识

    基因剔除

    当基因转入破坏生物体基因组内某个基因后,观察由此引起的表型变化,同样也可认识基因的功能,这是基因剔除(gene knock-out)。基因剔除是用DNA重组技术剔除或破坏生物体基因组内某一特定基因,而后观察由此引起的表型改变。这样,可以了解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现以小鼠为例,先将待剔除的基因制成缺失突变型,在缺失的位置上插入一个选择基因如新霉素抗性基因(neo),同时再接上另一个选择基因如胸苷激酶基因(tk)。将这一段带有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待剔除基因的DN*段装在载体上,转入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在细胞内,通过同源重组将基因组里有功能的待剔除基因置换掉,也就是被剔除了。因为转入的外源DN*段只有通过同源重组整合进基因组时,方能把片段上连接在待剔除基因旁边的选择基因丢掉。非同源重组也就是随机整合,则会把整个外源DN*段包括已失去功能的待剔除基因序列和两个选择基因,全部插入ES细胞的基因组。此时,在体外培养ES细胞时,在培养液里加入针对两个选择基因的适当的化学物质,就可使随机整合(此时整个外源DNA包括neo和tk基因都被整合)而仍保留着待剔除基因的ES细胞被选择性地杀死;只有发生了同源重组(此时,tk基因不被整合)使待剔除基因被置换或剔除掉的ES细胞,方能选择性地存活下来。然后将这些存活的ES细胞注射进小鼠早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