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AA的表型相同。可是也存在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的现象。例如,家蚕(Bombyxmori)皮肤斑纹的种类很多,黑缟蚕身上每个环节都有一条黑色带,只是节间膜部分是白色;白蚕的多个环节都是白色。当把黑缟蚕和白蚕杂交后,F1全是淡黑缟,它们的色斑介于两亲之间,稍稍偏向黑缟斑。 F1的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1/4个体是黑缟斑,2/4个体是淡黑缟,1/4个体是白蚕。如果黑缟蚕的基因型是pSpS,白蚕的基因型为PP,则F1的基因型是PsP,由于pS对户是不完全显性,所以F1个体的表型是淡黑缟,F2中,1/4个体是PsPs,表型为黑缟斑;2/4个体是PsP,表型为淡黑缟;1/4个体是PP,表型为白蚕。在这里,又一次验证了分离法则和完整性法则。F1的表型是淡黑缟,介于两亲之间,但这并非是pS和户基因互相混合或沾染,只是显性不完全而已,否则在F2中又怎么会产生黑缟蚕(PsPs)和白蚕(PP)呢?这正是pS基因和户基因分离和组合的结果。在显隐性的关系中还有一种镶嵌显性(mosaicdominance)现象。这是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就是一对等位基因(allele)可以各自在身体的不同部分分别表现出显性。例如,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的鞘翅上有很多色斑变异。鞘翅的底色为-,黑缘型(SAuSAu)鞘翅的前缘呈黑色,均色型(SeSe)鞘翅的后缘呈黑色。当SAuSAu型瓢虫与SeSe型瓢虫杂交后,F1(SAuSe)既不是黑缘型,也不是均色型,而是出现一种新的色斑图案,两个亲本的鞘翅上的黑色斑纹叠加在一起,-底色被黑色斑纹所掩盖,黑色对-呈显性,两个亲本的黑色斑纹发生镶嵌叠合。这种镶嵌显性遗传现象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于1946年发现的。显隐性关系的另一种例外是共显性。这是指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个体中都呈显性,都显现出来。前面提到的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和镰形细胞贫血症的血红蛋白基因(Hbs),在HbAHbs的杂合个体中表现为共显性,分别产生了正常血红蛋白分子和镰形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分子。只不过其宏观性状是正常个体,好似存在显隐性关系。共显性最好的例子就是红细胞血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统称为不同的血型(bloodgroup)o最常见的ABO血型是当红细胞上的抗原基因型为IAIA和IAi时为A型血,为IBIB和IBi时为B型血,为“时为O型血。可见IA对i和IB对i都呈显性。可是当基因型为IAIB时,则表型为AB型血型。这说明基因户和户都表现为显性,即为共显性。从人的ABO血型这个例子还可引出复等位基因(multipie alleles)这个概念。控制ABO血型的基因有3个,即基因IA、基因IB和基因i。可是,一个个体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等位基因。因此,复等位基因是指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同一基因座(locus)上有两种以上等位基因。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