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段,通过与染色体重组,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特性。转化的DNA可以是细菌溶解后释放的,也可用人工方法抽提而获得。转化首先在1928年由griffith在肺炎球菌中发现,以后在葡萄球菌、嗜血杆菌也先后被发现。griffith 的实验为:以无毒的ⅱ型粗糙型(无荚膜)肺炎球菌注入小白鼠,并不引起动物死亡;以有毒力的ⅲ型 光滑型(有荚膜)肺炎球菌注入小白鼠后,动物则死于全身性感染,以加热杀死的ⅲ型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后,动物不死亡,亦分离不到ⅲ型光滑型肺炎双球菌。如果将活的ⅱ型粗糙型肺炎球菌与杀死的ⅲ型光滑型肺炎球菌混合后注入小白鼠,结果动物发生全身性感染而死亡,自动物体内可分离到活的ⅲ型光滑型肺炎球菌。以后直到1944年avery才证实转化的物质是DNA,因可被DNA酶所破坏。以后的试管内培养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细菌在摄取外源DNA时,需处于感受态(competence)。肺炎球菌的感受态是在对数生长后期,约持续40分钟。进入受体菌的DN*段需有与受体菌染色体上的同源核酸片段才能发生重组。当上述实验中ⅲ型光滑型肺炎球菌产生荚膜的DN*段与ⅱ型粗糙型肺炎球菌的染色体DNA发生重组后,后者即可分裂产生具有ⅲ型荚膜的光滑型有毒力的肺炎球菌子代。在自然条件下细菌通过转化获得外源性dna发生遗传型变异的机会是存在的,但不一定多见。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