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病毒外形呈弹状(60~400nm×60~85nm),一端纯园,一端平凹,有囊膜,内含衣壳呈螺旋对称。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基因组长约12kb,从3′到5′端依次为编码n、m1、m2、g、l蛋白的5个基因,各个基因间还含非编码的间隔序列。五种蛋白都具有抗原性。m1、m2蛋白分别构成衣壳和囊膜的基质。l蛋白为聚合酶。g蛋白在囊膜上构成病毒刺突,与病毒致病性有关,n蛋白为核蛋白有保护rna功能。g蛋白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刺激机体可诱生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过去一直认为g蛋白是唯一诱生中和抗体,并能提供狂犬病保护性免疫的抗原。而近年研究表明,除g蛋白外,该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在诱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上也起重要作用。 &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