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生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微量,但本身不能生物合成,作为营养素必须从其它天然化合物摄取,这样一类的有机物就是维生素。对动物来说,就是指普通蛋白质,糖、脂肪以外的物质。维生素的历史始于E.W.Carter(1535),关于吸吮柑桔叶来治疗坏血病的记录,早在17世纪,为了预防坏血病,在远洋船中已贮备有柑桔和柠檬。在早期的研究中,高木兼宽(1882)通过改善膳食,成功地预防了脚气病,C.Eijkman(1890—97)用米糠的水或醇的提取物成功地治疗了脚气病。但首先认为脚气病是由于某种特定物质的缺乏而引起的是G.Grijns(1901)。接着,A.Holst等(1907)对于坏血病,F.G.Ho-pkins(1906)及佝偻病都运用了这种观点。其间,抽提治疗脚气病的有效物质的风气也相当普遍。铃木梅太郎(1910)从米糠中得到一种强有效的物质,命名为硫胺素(oryzainm),C.Funk(1912)也把同样从米糠中得到的有效物质称为维他命(vitamin维生素),其后以治疗坏血病因子维生素C为首,陆续发现了由于摄食不当而成为病因的作用物质,按发现顺序,命名为维生素D(1922)、 E(1922)、 F(1929)、 H(1931),又按生理作用命名为K(1935)、P(1936)等,对具有这些作用的维生素,其中如果大多数缺乏,就会引起人和动物的固有的缺乏症状。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