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共和国概况
国名:吉尔吉斯共和国(The Kyrgyz Republic),简称吉尔吉斯斯坦。
独立日:8月31日(1991年)
国家宪法节:5月5日(1995年)
建军节:5月29日(1992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旗地为红色。一轮金色的太阳悬于旗面中央,太阳图案中间有一个类似地球的圆形图案。红色象征胜利,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圆形图案代表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和友好。吉尔吉斯斯坦于1936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带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旗面中间有一白色横条,其上下各有一蓝条。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后采用现国旗。
国徽:呈圆形。圆形上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背后是山峰和太阳,两侧饰有麦穗和棉桃。国徽上的文字是“吉尔吉斯共和国”。
自然地理:面积为19.85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亚东北部的内陆国。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界乌兹别克斯坦,南同塔吉克斯坦接壤,东南和东面与中国为邻。境内多山,全境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1/3的地区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胜利峰为最高点,高达7439米。低地仅占土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和北部塔拉斯河谷地一带。主要河流有纳伦河和楚河。伊塞克湖是主要湖泊。属大陆性气候。
人口:473万人(1999年1月1日)。共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占60.3%、俄罗斯族占15.7%、乌兹别克族占14.2%、乌克兰族占1.5%,其余为东干、朝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7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其余居民信奉东正教或天主教。国语为吉尔吉斯语(属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的吉尔吉斯-奇恰克语组),俄语可作为官方语言使用。
首都:比什凯克(Bishkek)(建于1878年,原称比什凯克,1926年改名为伏龙芝 Frunze。1991年2月7日又恢复旧名比什凯克)。
简史: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6─13世纪建立吉尔吉斯汗国。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16世纪受沙俄压迫,自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19世纪前半叶,西部属浩罕汗国。19世纪60—70年代,吉尔吉斯全部领土并入俄国。1917年11月—1918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权。根据中亚民族国家的划分,1924年10月14日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名为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5年5月25日称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通过国家独立宣言,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属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上推行民主改革并实行多党制。1993年5月5日,议会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1998年10月全民修宪公决通过新宪法。宪法规定,吉是在法制、世俗国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权的、单一制民主共和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享有执行权和管理权,由全民选举产生;最高立法机构由立法会议(上院)和人民代表会议(下院)两院组成,前者为常设机构;政府是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总理由总统征得议会人民代表会议同意后任命并领导政府,政府成员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外交:独立后始终奉行大国平衡、全方位的务实外交政策。吸引外资、寻求外援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其外交重点。重视发展同中国、俄罗斯、中亚邻国的关系,将发展大国关系视作其外交的优先方向。努力推进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积级参与地区经济合作。
中吉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有着约1100公里的共同边界。吉尔吉斯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穿越的地方,它的碎叶河畔的托克马克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
与中国关系: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吉尔吉斯斯坦独立。1992年1月5日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