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报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周清春) 在能源技术领域展区,一个摆设极其简单的展位引人注目。 展位桌面上放着几个小玻璃瓶,后边是一幅描绘着各种农作物的图画。
玻璃瓶中盛的是无色液体,标签写着“乙醇”。工作人员说,这些乙醇可不是一般的乙醇。它是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制造出来的。他介绍,目前,我国生产燃料乙醇主要以粮食为原料,而我国粮食并不富裕,用大量粮食生产乙醇是不可行的。而纤维素物质是一类资源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纤维素物质转化为酒精,部分代替汽油等化石燃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此展区还放着一个装有褐红色液体的小瓶,工作人员说,这是生物柴油,是以废弃的原料油、植物油、垃圾油为原料,用酶法生产的。和普通柴油功能上是一样的。预计今年年底将建成年产500万吨的酶法生物柴油生产装置。
“十五”期间,我国在利用生物质能源方面硕果累累。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的“4兆瓦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以谷壳、木屑、稻草等多种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发电效率可达20%—28%,运行每度成本约0.35元—0.45元,能满足农村处理农业废弃物的需要;由山东理工大学研发的“生物质裂解技术”可以通过热化学方法实现固体生物质废弃物如秸秆等转化为液体生物油。这些成果的取得将开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