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飞在天上的风力发电站
  • 石油价格上涨 各国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图)
  • 我国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
  • 把风电场建到海上
  • 兰州将建国际太阳能促进与转让中心
  • 生物柴油新作物海滨锦葵植物里长出燃油(图)
  • 春兰创新:从广义节能中挖潜
  • 走进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六)
  • 我国首条电力高速公路建成
  • 深埋二氧化碳并非减轻温室效应万能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烧石头 找石油

      走进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经典石油地质理论认为,碳酸盐岩是最可能生成石油的地方,而中国陆地有近1/3的面积被碳酸盐岩覆盖———宏观上,我们是“富油国”。走进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钟宁宁教授告诉我们:通过判断碳酸盐岩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就可以推断某一地区是否可能成为油气产地。他所在的实验室,就是研究探讨油气运聚成藏的规律,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钟教授肯定地说:我们找到的这个数据标准,肯定会推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

      数据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几十年来,我国石油部门一直采用有机质含量0.1%至0.2%的数据标准,来判断碳酸盐岩的油气生成,这个“低标准”使油气勘探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目标。钟宁宁教授在电脑上演算示范:“我们确定的有机质含量是0.5%,如果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超过这个数,它所生成的石油就可能满足各种自然损耗而聚集成藏,这是找到有工业价值油气田的最低界线。”

      0.5%,一个简单的数据,界定了石油天然气源与非石油天然气源的界限。这个标准正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国企应用到油气资源评价、勘采中。0.5%,这个简单的数字,钟宁宁教授所在的重点实验室整整追寻了5年。

      追寻的第一步是在实验室外的荒郊野外———需要采集不同的岩石,往往是在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