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公共建筑节能举步迈向规范化
  • 德国将颁布住宅能耗证书
  • 国家特高压电网建设开始实施
  • 访法国布尔高放废物地下科学实验室和奥布中低放处置场
  • 法国核安全文化的三字经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探访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场址:这里树绿草正青

    为清洁的能源。 

      走进卡达拉什国际热核试验中心的工作大厅,只见这里的专家正在紧张忙碌着:有的站在前方大显示屏前,分析着上面不断闪烁的数据;有的则坐在电脑前工作着。据说,这里云集了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科学家。 

      据比格纳先生介绍,与目前的核电站把大的铀原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原子而获得能量的反应不同,聚变反应堆的原理是依据太阳内部的反应形式,把两个小原子合并成一个大原子而获得巨大能源。ITER在试验中需要大量能量,于是就采用了1968年由苏联人发明的托卡马克装置。这是一个直径超过12米、容积达837立方米的环形容器,里面环绕着超导电磁线圈。 

      参观时,正赶上这个庞然大物托卡马克在隆隆作响地运行。据介绍,它以磁共振的方式产生巨大能量来冲击中子,从而产生更大的能量。在聚变反应产生出的中子轰击下,反应堆环形容器的金属壁会出现一些寿命较短的放射物质如钴,所以,聚变反应堆外围要建一层厚厚的屏障。当托卡马克停止工作时,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按动开关,顷刻间一阵尖锐的鸣叫响彻大厅,只见一扇厚厚的防辐射水泥大门徐徐关闭,将托卡马克遮掩起来。 

      比格纳先生说,参加ITER计划的有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该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堆,规模可与未来实用聚变反应堆相仿,用以解决建设聚变电站的关键技术问题。 

      那么,目前什么是ITER研究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金属环的内壁能否承受来自中子的巨大冲击。”核聚变控制研究部的麦克•查特里尔先生回答。 

      记者一行穿上-防护服和-鞋套,随着工作人员步入一个零功率核反应试验室。在这里,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在寻找能够减轻中子对金属内部冲击的方法,同时还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核事故,来制定各种预防措施。 

      离开试验室,大家一一将套有鞋套的脚放在特定仪器上,测量脚下是否带有辐射。仪器“丁零”一声响,记者被告之:身上不带任何辐射。 

      再次坐上车,已是艳阳高照的中午。汽车带我们飞快驶往ITER堆址,没多久,就在绿草丛林中的一小片空地上停下来。 

      这是哪里?环顾四周,记者有些纳闷:“ITER堆址还远吗,是不是还要走着过去?” 

      “噢,我们已经到了,这里就是待定的未来ITER的场址!请看图纸。”卡达拉什ITER项目副主任琼•麦克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把腋下夹着的一卷纸哗的一下在地上铺开,随手从地上抓起几把小石子,压在纸的四角。 

      “我们对这里的地质已做过详细勘探取样,这里的地质结构稳固坚硬,非常适宜建设ITER。一旦选址确定为法国,这里就将立即开始破土动工,方圆几里内的这些小树都会被伐掉。你们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不远处的绿树掩映下,立着一个白色标杆,“那里就是未来建造ITER堆芯的地方。”他说。 

      最后,琼•麦克先生说,ITER项目的总费用为130亿美元,其中47亿美元用于反应堆的前期投资,这将是除国际空间站外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第一个ITER建造权的国家,将承担该项目50%的费用,另外五方分别承担10%。法国和日本已达成协议,ITER堆址的落选方会相应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目前,ITER还只是研究试验阶段,离应用恐怕还要30年-50年的时间。 

      记者回国不久,6月28日,国际热核反应堆部长级会议终于一槌定音,ITER场址最后“花落”法国。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