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11月5日电 今天,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宣告:由该所为主要承担单位的“大面积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研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中旬建成了500瓦规模的小型示范电站,使我国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91年,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校M.Graetze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大自然光合作用原理,采用纳米多孔二氧化钛半导体膜和实验室合成的染料,发明了一种染料敏化纳米薄膜电池,小面积(0.2平方厘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0%。由于这种电池成本低廉,制作相对简单,能耗低,性能稳定,保护环境,显示出强大的商业应用价值,已成为研究和发展太阳电池的热点之一。但实用化的大面积电池研制则一直处于“瓶颈”状态,各国研发的大面积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均低于5%。
等离子体所于1994年介入并开展此项研究,与洛桑高等工业学院建立了友好科研协作关系,1997年与澳大利亚STA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研发协议。在中科院院长特别基金、知识创新工程和科技部“973”项目支持下,研究人员联合中科院化学所和理化所进行攻关,从0.5厘米×0.5厘米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入手,在大面积电池科学研究和制作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制备出15厘米×20厘米的电池板,在室内一个太阳光照时光电转换效率为6.2%,0.5个太阳光照时效率达到7.3%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