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电子邮件也要贴邮票
  • 欧洲数字图书馆今年将初具规模
  • 中国水印为数码照片版权上锁
  • 加拿大北电将与中国华为出击宽带接入市场
  • 中国3G为什么必须有全国统一的体制
  • 瑞星连获5项大奖 日销量破两万套
  • 手机变搜索引擎
  • 加开发出手机视频新技术
  • 清华大学人脸综合识别系统全面应用推广
  • 荒诞不经的黑洞计算机(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信威:领跑中国无线通信

    4年,正是世界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同时国际电信垄断巨头大肆全球扩张的时期,两位海外学子———摩托罗拉公司半导体部项目经理陈卫,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徐广涵,决定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创立一个全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案,于是两人自掏腰包成立了一个高技术创业公司,取名CWiLL,意为中国的无线接入。1995年,在我国著名通信科学家李世鹤先生的帮助下,CWiLL与邮电科学院合资,在北京成立了信威通信公司。 

      这个项目得到邮电部科技司的支持,后来被列为“九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得到1500万元的资助,也得到过国家计委1000万元的资助。信威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仔细研究高通等企业的专利文本,成功地绕过了高通的知识产权壁垒。1996年,SCDMA问世,它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融合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同步上行等先进技术,同时又完全避开了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截至目前,信威在SCDMA上拥有国家已批准和待批准的核心发明专利61项。因此,这个技术的“每一个‘比特’都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不用给国外厂商交一分钱的专利费。 

      1997年,我国开始启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开展中国标准技术的研究,这就是以SCDMA技术为核心而衍生的TD-SCDMA。2001年3月,国际电联正式接纳TD-SCDMA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其中TD-SCDMA中的关键技术如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都来源于当时的SCDMA系统,并成为TD-SCDMA有别于其他3G标准的关键技术。 

      大庆会战 

      大庆,中国的石油城。“铁人王进喜精神”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40年后,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著称的大庆人,支持民族通信品牌,使这里诞生了中国SCDMA无线通信的第一个应用网络。 

      回顾信威公司开发SCDMA的10年历史,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经历了一个“三落三起”的过程。几乎每一个员工都认为,“大庆会战”是信威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总经理陈卫说,技术的突破往往并不是自主创新的最大难题,寻找市场,才是所有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公司发展三度波折的重要因素都是市场应用机会。 

      1998年,SCDMA获得信息产业部批准的1800MSCDMA使用频段,并建立了重庆信威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电信市场还是铁板一块,GSM大举入侵,SCDMA无法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信威只好将重心转向固定无线接入。在一些固定线路无法覆盖的地区为固定网络和固定终端之间提供无线接入,收取电话初装费而存活。1999年中国电信取消电话初装费之后,收入来源被切断,SCDMA在应用过程中遭受到第一次挫折。2000年初,由于领导班子的不稳定和技术骨干的分流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公司一度只剩下20多个人,信威跌到谷底。 

      然而,就在公司几乎陷入绝境之时,却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用户找上门来。当时,大庆石油管理局通信公司准备建设自己的专网,发展无线通讯业务,毅然决定采用国产的SCDMA,这给了SCDMA第一个市场应用机会。 

      在信威重新起步的时候,大庆油田专网项目几乎成为唯一的希望,但这是一枝“带刺的玫瑰”。当时公司刚刚完成重构,新招的大量年轻人极少实地工作经验;而SCDMA正经历从无线固定接入向移动终端的过渡,却一下子就要用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新技术建立起大庆油田这样规模的网络,连一些技术人员自己都不敢确信网络真的可以建起来。 

      对于信威当时的处境,陈卫说:“我感觉自己是带着信威这支队伍在过一座‘独木桥’。”如同走到峭壁悬崖,身后没有退路,桥下是万丈深渊,只有坚持走过去才能绝处逢生。 

      在公司的展示厅里,一面红旗鲜艳夺目,上面写着“人生能有几回搏———奋战一百天,完成产品市场化”,当时参加会战的所有人都在挑战书上留下了刚劲有力的签名。2001年3月,大庆“百日会战”在信威人满腔沸腾的热血中拉开了序幕。 

      大庆的冬天冰天雪地,技术人员几乎一天到晚都是在测试车上度过,在每一个基站上爬上爬下,有时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一干就是三个昼夜。总经理陈卫曾穿上好几件毛衣,然后再穿上棉军大衣爬上去,但一上高塔,就觉得寒风从后背穿透,从胸前吹出。在测试车上狭小的空间和发电机的轰鸣声中工作,信威的技术人员们度过了2001年的所有节假日。 

      大庆油田专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SCD鄄MA系统得到了很多改进,自主创新技术在与市场的互动中不断完善,最终完成向市场的蜕变。2003年9月21日,由信息产业部主持的“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生产定型鉴定会”在大庆举行,正式建议将“SCDMA无线本地环路系统”在城市无线接入和农村普遍电信服务领域推广使用。随后,SCDMA手机生产线在重庆子公司建成,并开始大规模生产。信威开始崛起。 

      2003年,信威在宝鸡为中国网通的南方网络组网,这是1800MSCDMA第一次进入公众电信网。随后,SCDMA进入了网络规模更大的成都市场。到2005年底,在网用户超过300万,其中四川省SCDMA单网用户已突破百万,这标志着SCDMA技术已完全成熟,足以承载大规模业务应用。 

      信威不再孤军奋战,2004年8月,SCDMA产业联盟正式成立。目前,已有26家企业加入产业联盟,从芯片、软件到终端,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SCDMA产业链。 

      农村通信市场大显身手 

      “快过年了,给娃打个电话看他啥时回家。”现在,陕西省榆林市王有地村的村民王老汉一抬脚,就能和外地的家人通话。以前,村里不少人有手机,但村子周围都是山,信号不好,要走15分钟爬到山腰上才能打通。 

      2004年的春天,一座基站立起在王有地村的山岗上。没有电话线,不用电线杆,一种叫做“无线农话”的电话走进了千沟万壑的窑洞里,王有地村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电话。 

      圆王老汉一家电话梦的正是信威开发的400MSCDMA无线接入系统。这种系统是在1800MSCDMA无线市话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的农村电信业务的无线接入系统。从此,SCDMA400开始在农村通信建设中大显身手。 

      信息产业部在“十五”计划期间,为农村地区提供电信普遍服务、帮助农村地区跨越数字鸿沟,启动了一项政府工程“村通工程”,目标是在2005年底要使全国95%以上的行政村通电话,2006年使100%的行政村通上电话。 

      由于多年来还没有通电话的地区一般都是地理条件恶劣的偏远农村,而SCDMA脱胎于中国市场,由于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智能天线等技术,网络建设成本比普通手机和小灵通都少得多,资费也很便宜,对环境污染小,通话质量更好。相较传统电信技术,SCDMA的建设成本是固网电话的1/3,其他同类无线市话技术的1/2,并且性能更为可靠。因此在面对中国农村这样的特殊市场,无论从价格到性能,都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2004年1月,SCDMA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村村通工程首选无线接入制式;5月,400MSCDMA在村通工程试点地区陕西榆林通话成功。2005年11月,信息产业部在延安召开村通总结会,村村通工程顺利并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SCDMA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村通工程中SCDMA参与建设并使得通上电话的自然村超过1万个。 

      向宽带技术挺进 

      在北京举办的2005年国际通信展上,信威的一款手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在这个小巧的手机上,可以开视频会议,随时随地观看电视直播、电视剧电影点播等各种节目,实时了解城市交通,人们还可以远程监控家里的小孩是否安全。它就是信威推出的第一款基于McWiLL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手机V815。 

      McWiLL宽带无线系统,是在SCDMA技术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最新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把宽带无线数据传输和电话语音功能完美结合在一起,完全摆脱了通信电缆、网线的束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打电话、看电视。 

      SCDMA的下一代McWiLL不仅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而且其商用进程已经领先于Intel开发的WiMAX,已在澳大利亚应用,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部署。McWiLL在国内经过两年的试验网的应用已验证其技术可靠性,2006年将步入大规模商用。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