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6个量子位先分成9组,每组包含的4个量子位经过第1次操作后分别产生1对新的量子位,也就是说-生9对新量子位。这9对量子位随后又分成3组,每组中的3对量子位经过第2次操作后分别再产生1对量子位,结果-生3对新量子位。这3对新量子位经过第3次、也就是最后1次操作,最终产生1对量子位。在3次操作中,每次新产生的1对量子位分别对应1对或2对用于纠错的量子位。测量这些用于纠错的量子位的值,可以检测和纠正每次操作后新产生的量子位的错误。这种架构对量子位错误可以起到反复校验和纠正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最终产生的金字塔“塔尖”上那对可用于实际运算的量子位,是构成金字塔的各量子位中准确度最高的。
这一模式是科学家借助计算机工作站经过几个月的模拟之后得出的。尼尔说,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还有巨大差距,相当于用古老的电子管来设计今天的超级计算机。他提出的模型缩小了这一差距,使量子计算在实践上可行。从理论上来说,它可以达到3%的容错率,比目前科学家通常认为可接受的容错率高了几百倍,但还必须经过大量工作才能建造出实用的量子计算机。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