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据挖掘技术特性的重大应用提供服务。
支持大规模点到点的视频通信:提供端到端高性能传输和无线/移动接入服务,实现大规模点到点的视频通信。
支持大规模视频会议、高清晰度电视:建设纯组播环境,提供服务质量控制,实现基于组播、具有网络性能保障的大规模视频会议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应用。
支持远程仪器控制、虚拟实验室:建立具有实时远程控制功能的虚拟现实环境,实现远程仪器控制和虚拟实验室,以及远程控制信息传输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时性。
实现真正的远程教育:基于交互协同视频会议技术进行远程授课和辅导;基于高清晰度视频广播技术进行授课内容回放;基于按内容流媒体检索和点播技术实现随时随地按需学习;实现海量信息存储与检索等。
TCP/IP协议合作发明者、互联网雏形Arpanet网络系统设计者罗伯特·卡恩博士甚至这样形容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移动领域,未来支持IPv6的设备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例如IPv6手机、IPv6汽车等等。那时候,各个国家的DNS也将消失,互联网的应用将层出不穷。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说:“在人类发展史上,火的使用是野人与文明人的分界线,下一代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与影响,就如火的使用。”
A、下一代互联网的提出
美国政府1993年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仅推动了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6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启动“下一代互联网NGI”研究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高速网络试验床vBNS。1998年,“先进互联网开发大学组织UCAID”成立,开始Internet2研究计划,并建立了高速网络试验床Abilene。1998年亚太地区先进网络组织APAN成立,建立了APAN主干网。2001年欧盟建成GéANT高速试验网。2002年,各国发起“全球高速互联网GTRN”计划,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B、IPv4与IPv6
目前互联网协议为IPv4,其地址为32位编码,可提供的IP地址大约为40多亿,而且由美国掌握绝对控制权,目前已经分配完了70%,预计2005年左右将全部分配完成,全球将面临严重的IP地址枯竭的危机。
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随之提上日程。IPv6的地址则是128位编码,能产生2的128次方个IP地址。地址资源极端丰富。有人比喻,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会有一个IP地址。
日本的手脚最快。早在2000年,日本前首相森喜郎就其国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e-Japan”构想;次年,日本IT战略总部起草“e-Japan”战略计划草案,并在2002年财政预算中,专门拨出2兆日元实施该计划。欧洲也已在该技术上投入了4000多万欧元,但目前相关产品尚未达到商用水平。
美国曾一度对该技术抱保守态度,但在2003年加入进来。当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一份IPv6备忘录,提出在美国军方“全球信息网格”中全面部署IPv6的重要决策,并作出了300亿美元以上的预算。
美国国防部IPv6进度时间表显示:2002年至2004年形成标准的IPv6协议;2005年至2007年,IPv6和IPv4协议共同运行;2008年实现美国本土全面的IPv6计划,IPv4协议同时退出。
根据专家估计,到2005年全球IPv4地址将彻底分配完。IPv4与IPv6的替换过程将是漫长的,而不会像电话号码升级那么简单,有一个逐渐牵引的过程。
C、宽带网不是下一代互联网
时下宽带网概念被炒得热火朝天,许多人误以为宽带网便是下一代互联网。实际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宽带仅仅是指速度,仅仅是下一代互联网包含的一个方面。下一代互联网肯定是宽带的,但宽带的,绝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它仅仅是在第一代互联网上对网速的改良,而非革命。
同时,目前的宽带概念,与下一代互联网高速概念有本质区别。目前的宽带概念,更多是指一种接入方式,比如某小区有1000户人家,每家都是10M宽带接入,但接入小区的总带宽仅有100M,往往会发生壅塞,实际上难以称得上是真正宽带。但在下一代互联网,高速强调的是端到端的绝对速度,至于能高到什么程度,这有赖于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据介绍,12月7日,CERNET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就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有真实流量的40G互联带宽。高出100倍、1000倍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