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学会代表团介绍了路透社挑战第一时间快速准确报道新闻的优势,然而他们更多地强调了支撑这一优势的高技术强势。
为保障第一时间报道,路透社于最近更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支撑新闻采编业务的计算机系统,并自主研发了提升采编能力的软件,尤其是通过卫星接收并向全世界播报派往世界各地记者采访的稿件、图片和视频新闻,路透社接待者说,特别是诸如国际体育赛事、奥斯卡奖颁奖那样的大型活动,更加考验第一时间。为保持路透社播报新闻快速、准确,以及广泛性与可传播性优势,必须高度保障新闻采编支撑系统的可靠性与可依赖性,并做应急备份。
《泰晤士报》则为使其新闻报道“像电视一样快”,与网媒并举,借助IT技术使平面纸媒立体化。今年,他们刚刚引进最新技术增加其网媒功能,以使新闻报道全天候即时更新,并且文字、图片与视频音像相得益彰;该报还为记者配备如同手机一样便捷的通信工具,以方便现场采访和上传稿件,包括文字、图片和音像。除此,《泰晤士报》还花费10亿美元购置全彩印刷机印制彩色版,增加报纸视觉冲击力。
快速准确报道新闻已远远不够,新闻“附加值”是传媒激烈竞争焦点
“在英国,媒体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如今,快速准确地报道新闻已远远不够,一般新闻事件对媒体无多大价值,传媒激烈竞争的焦点是重大新闻“附加值”的增值,即这些新闻事件的影响及其进一步发展,譬如-与外交的前瞻与搏奕;此外,路透社对科技领域航空航天、IT、石油与天然气等方面,均有权威的深度报道,这便要求记者充分调动其智力资源和多年积累的人际关系资源:谈什么话题、找哪些专家、问哪些问题,并从中找出恰当的故事……”路透社总社兼爱尔兰分社社长Mark Thompson如是说。
这家国际通讯社拥有一支2300人的庞大记者队伍活跃在世界各地,其中半数为文字记者,另外一半中有摄影记者600人、电视记者450人、网上在线记者100人。每天,许许多多第一时间的新闻故事就出自这些记者之手。
《泰晤士报》周末版主编Zach Leonard亦表示,在过去的30年间,媒体是在新闻报道中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今人们更加关注新闻发展过程,该报的做法便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介绍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事件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对未来予以预测。
《泰晤士报》总编辑Robert Thomson等介绍说,《泰晤士报》的顾问,有各行各业专家百余名。该报的科技报道,在比例上虽仅占其总量的5%,科技记者编辑亦只有3名,但医药、环保等科技报道另有专门部门负责;而且该报设有科技专栏,这些专栏作者本身即是科学家,该报根据需要向他们约稿刊发其专题文章。
强化纸媒与网媒相互依存关系,组织专家与读者互动
英国的读者往往习惯在早晨翻阅《泰晤士报》,而到达办公室后便开始点击该报网络版。据接待者介绍,《泰晤士报》发行量为70万份,而每天点击其网络版的人数有900万人次。
近年来,《泰晤士报》强化纸媒与网媒相互依存关系,其策略主要为:将新闻刊发在报纸上,并且预告这些新闻的深度追踪报道见诸其网络版,而网络版的采编人员则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与读者问答互动,这些互动有文字与图片,亦有视频音像。接待者举例说,如果是一宗-案,则报纸报道发生了什么,而网上报道有无人员伤亡、死伤者有多少,专家怎样分析评论等。不仅如此,《泰晤士报》的报纸与网络版还常常互为预告和导读。
《泰晤士报》实行采编合一制,IT技术人员4倍于路透社
值得提出的是,《泰晤士报》实行采编合一制;其采编人员共计450人,然而IT雇员约有220人,与采编人员之比约为1:0.5;为路透社50余IT雇员的4倍。
相关链接
路透社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新闻通讯社之一。英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在德国亚琛创办,次年迁往英国伦敦。路透原为德国人,后加入英国籍。1865年,路透将其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一家大公司,1916年改组为路透有限公司。
《泰晤士报》于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大报。 恩格斯曾称“《泰晤士报》在大陆上素负消息灵通报纸的盛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1卷398页);马克思在1858年亦谈及该报是“一家极有威望的英国报纸”(同上,12卷419页)。《泰晤士报》自1785年创刊以来已更迭5任老板,从1981年起为默多克新闻集团拥有。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