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软件,将有望改变国外产品长期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曾经在WPS办公软件上遭遇劲敌微软的金山,凭借着不懈的科技创新走出了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关村企业要有国际视野。在中国市场上积蓄实力,在世界上攻城掠地。我们慢慢啃,一定能够啃下来。”
作为高新区的“始作俑者”,中关村科技园区培育了成百上千个这样有雄心壮志的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改革开放初期,中关村一批科技人员首先觉察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他们下海创办科技企业,由此开创了中关村发展之路。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20多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道路。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活跃的创新创业聚集地。
中关村在全国最早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口号,着力打造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企业。在集成电路方面,以龙芯等为代表的国产处理器芯片取得了技术突破;在软件产业方面,Linux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产品、数据库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实现了群体性突破;在通信技术方面,大唐电信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即将进入商业应用。
2005年,园区企业申请发明专利3200多件,占北京市总数近30%。目前,园区企业牵头创制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98项。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7万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8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占全国高新区总量的七分之一。中关村已经成为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核心区。
“不让中国人才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线上的值班员”
日前,西安海天天线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天线设备主要推荐厂商,再度成为中国联通2006年配套设备框架入围招标企业。记者来到海天公司参观时,公司创办人肖良勇谈及此事十分自豪。
他说,虽然海天在国内入围厂家中价格最高,但凭借良好的信誉、精良的服务品质,最终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海天天线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以完全自主的技术产品将一统天下的国外公司挤出中国。2005年,在整个GMS/CDMA基站天线市场中已占据约50%的份额,产品还远销欧美等十几个国家。
肖良勇年逾古稀,头发花白,清瘦儒雅。他原来是个军事天线专家、大学教授,65岁退休之后,才在西安高新区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在西安高新区流传着无数个这样的“中国创造”的创业故事。
管委会主任景俊海坦率地说,西安高新区的“中国创造”之路是被逼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地处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西北内陆的西安,市场化的环境尚未形成,创业的冲动和资本的活力明显不足,吸引外资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先天不足,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如果说,北京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初走的是‘贸工技’道路,西安高新区则相反,是‘技工贸’模式。”景俊海说,西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资源充沛,西安高新区通过实施内部市场化战略,加强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营造一个局部优化的市场化环境,把本地的科技资源激活起来,让科技人员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围墙里走出来,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始学着当老板。
西安高新区凭借10万元贷款起步,建成了35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培育出营业收入上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在内陆地区走出了一条以创业促创新,以创新求发展的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之路。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安模式”。
近年来,在西安高新区累计转化的60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列入国家级各类计划1009项,一直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全国创办中小科技企业数量最多的高新区,现在平均每天新成立4个企业,每天至少有3项科研成果变为产品进入市场。
全球上第一台SP30超级程控交换机、片式压电陶瓷变压器、磁光电流互感器、数字化虚拟演播室、全球三大无线通讯标准和国家无线局域网标准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都诞生在西安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骨干型、创新型企业。
西安高新区创新集聚效应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入驻园区,流失的人才不断“回归”西北。“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中,不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就无法留住人才,我们不能把本土人才变成跨国公司生产线上的值班员。”景俊海的这一番话掷地有声。
让“中国光谷”在世界叫响
武汉东湖,波澜不惊。但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却迸发释放出中国光电子产业巨大的能量,炫动着奇幻的科技之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武汉东湖的代名词。
2005年,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20%。其中光传输系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上升到全球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生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三;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光传输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并进入国际市场。
武汉是智力资源密集的内陆城市,尤其在光电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为释放科研人员的能量,武汉东湖高新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支持武汉邮科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1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改制,整体进入了企业,一大批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同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240家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星星点点的光源聚合裂变成“光谷”产业带。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围绕“中国光谷”建设,强化光电子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成为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光谷”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武汉特色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拉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趋光”效应。据统计,2005年,高新区带动周边地区45亿元的财政收入。
凭借先行一步的改革,国家高新区已经初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2005年,高新区内工业企业研发经费605亿元,已经占到全国工业企业的43.2%,研究开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200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拥有产品种数43812种,拥有专利的产品10506项,其中发明专利3733项,产品技术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超过70%。
53个国家高新区经过15年的建设和持续积累,目前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温家宝总理在去年视察中关村园区时指出,国家高新区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第二次创业。
“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新阶段,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高新区无疑是一支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有生力量。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新区的中心任务,国家高新区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己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