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时,运用的两种不同方向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追求思维的广阔性,大跨度地进行联想,其量和质直接决定集中性思维取得的结果和要达到的目的。收敛性思维,是人们在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发散性思维即产生式思维,运用发散性思维产生观念、问题、行动、方法、规则、图画、概念、文字。思维发散过程需要张扬知识和想象力,而收敛性思维则是选择性的,在收敛时需要运用知识和逻辑。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概念
发散性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散开去,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或范围等约束,并从这种扩散或者辐射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包括联想、想象、侧向思维等非逻辑思维形式,一般认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并不是在定好的轨道中产生,而是依据所获得的最低限度的信息,因此是具有创造性的。”
收敛性思维是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程序中去,以便最终得到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收敛性思维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科学抽象等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形式。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具有互补的性质。不仅在思维方向上互补,而且在思维操作的性质上也互补。美国创造学学者M.J.科顿,形象地阐述了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必须在时间上分开,即分阶段的道理。如果它们混在一起,将会大大降低思维的效率。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互补,以及在思维过程上的互补,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发散性思维向四面八方发散,收敛性思维向一个方向聚集,在解决问题的早期,发散性思维起到更主要的作用;在解决问题后期,收敛性思维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人善于使用发散性思维,有人则善于使用收敛性思维。发散与收敛的失衡,在-和孩子身上都有所体现。成年人善于运用逻辑分析,其结果是失去了很多发挥想象力并由此从中选择的机会,这个过程导致了发散与收敛的失衡。孩子想象力丰富,却不善于熟练地运用逻辑,结果收敛性思维不发展,也导致创造力受损。因此,为了达到一种平衡,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一张一弛,相辅相成,那种以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的看法是片面的。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就是收敛性思维;一般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训练人们的收敛性思维,培养集中思考能力,从小到大我们接受成千上万次的考试和测验,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但是在遇到问题和障碍的时候,惯性的集中思考往往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习惯,用扩展思考解决问题。在人们的头脑中,有一些思维定势,阻碍人们用多视角、多途径解决问题,比如:相信权威,崇拜完美,把“是不是符合逻辑”作为“正确”与否的规则等。我们需向自己头脑中几种主要束缚思维发散的观念挑战,打破束缚,使思维活动在进入解决问题的开始阶段,就能产生大量高质量的素材,为收敛性思维最后选择,准备充足的条件。
(一)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