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科学、交叉科学的成果,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创新成果;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菠菜捕光蛋白原子水平解析的三维结构,被认为是近年来光合作用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在大脑的认知、神经信号传导、神经生长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其三,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解决了一批重大理论问题。实践表明,一批服务于国家目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比如: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的准则,设计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廉价、高效、无污染的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产品,经大庆油田现场试验,采收率比用水驱动提高15%~20%,成本显著降低;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反浮选理论和技术,其应用有可能使我国可利用的铝土矿资源扩大2~5倍;首次克隆了与水稻分蘖形成有关的重要基因MOC1,该成果是近年来在植物形态建成,特别是侧枝形成领域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其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一批45岁以下的优秀人才被推上项目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的岗位;一批博士后、博士生等青年研究人员通过承担项目研究任务,逐渐成长为学术骨干。
高技术领域获突破 成功向自主创新转变
记者了解到,在高技术领域,通过863计划的实施,我国在信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等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
首先,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成倍增长。“十五”期间,我国获得专利数和发表论文数分别是前15年总和的3倍和2倍。在生物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获得的发明专利数是“九五”期间的10倍。这些数据表明,863计划基本上实现了从跟踪为主向创新发展的战略转变。
其次,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前沿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和软件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并跨越式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人类功能基因组、水稻基因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技术的突破,表明我国生物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光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10余项原创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新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KBBF和深紫外谐波光全固态激光器,成功地开发出了国际上最大功率的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巩固了我国在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成功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能系统,使我国自主研发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其研究与建造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世界新一代核能系统的研究开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再次,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TD-SCDMA是中国百年电信史上的一个创举,是由我国自主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中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基本摆脱了绝大多数控机床依赖进口的情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0.1微米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机样机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能源领域一批具有工业示范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新型水煤浆气化、可资源化脱硫、生物质气化发电和生物质制乙醇等;在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在勘探、开发、钻井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发了18项关键技术,形成7类重大技术产品和系统,部分已得到实际应用。
最后,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高技术创新人才。“十五”期间,参加863计划的科技人员约10万人,共有21位863专家当选院士。这种战略性人才的涌现,是我国已具有独立的科技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高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向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攻关成效突显 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
“十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集中力量攻克产业技术升级、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社会公益性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取得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攻克了一批农业持续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而且开发应用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了我国重点产业及支柱产业的技术进步。
此外,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和一批关系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