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财务监督和评估等各项管理流程相对分离,明确了各个管理层的责任,建立了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机制。他们设立了国家科技计划信息管理平台,实行网上申报、立项、评审,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计划管理模式,为构建权责明确、定位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奠定了基础。
科技部在推进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研究提出了《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制度等十个方面,已提出26项改革措施,并将在“十一五”计划中全面启动实施。同时,科技部还下达了《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对遏制科技经费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经费使用中监督管理、预算评审和计划管理费管理等有关办法的制定工作也已经启动。
六大措施力保2020年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5位
徐冠华表示,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5位”。去年以来,国务院成立了吴仪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小组,有30多个部门和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参与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工作。国务院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从国家总体战略的层面上,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战略部署。
他介绍说,“十五”时期,国家启动实施了“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和12个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专利战略中,通过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在全球专利申请中,2005年中国以2452件超越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首次跻身十强。
但是,徐冠华也指出,在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强,知识产权拥有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众多产业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形势非常严峻。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在我国的发明专利中,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占绝对多数,其中国外企业的专利主要分布在高科技领域。1998年到2003年,国内专利申请中,我国企业的申请量不到总数的30%,且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申请不足总数的20%。涉外知识产权争议频发,对我国有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徐冠华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根据《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科技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工作将采取以下措施:以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目标,对重要产业领域的创新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建立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和激励机制;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一批以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分享为纽带的知识产权联盟;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开展知识产权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
工业和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经费比例将由7∶3调整为5∶5
基础研究投入偏低,影响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公益类研究长期投入不足,社会公益性科研工作困难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这些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此,徐冠华指出,今后,国家将从四个方面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大幅度增加农业、卫生与健康等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工业领域和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经费比例将由“十五”期间的7∶3调整为5∶5,扭转社会公益类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的局面。
二是要大幅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支持项目的同时,着力加大对基地和队伍的稳定支持。
三是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填补交叉学科、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空白,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的国家研究基地。
四是对体现国家目标和面向自由探索的研究,要在立项、评估、评审、组织等方面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政策和体制不利于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徐冠华透露,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0.56%,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他认为,企业和地方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冠华分析说,影响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和体制原因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许多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重点在于鼓励生产规模扩张和出口创汇,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明确支持。他说:“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管理机制还缺乏宽容失败的机制,没有把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和考核的重点,也没有纳入地方政绩考核的内容。”
徐冠华提出,应当从四个方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落实好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前不久出台的《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在这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要通过落实确定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二是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国家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有效机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三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在转制科研院所和其他具备条件的企业中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四是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从体制和机制上整治学术腐败
在谈到落实《规划纲要》的措施时,徐冠华特别提到要着力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从体制和机制上整治学术腐败等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形成科技界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徐冠华坦言,在学术界,有一些人追求名利、把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看作是个人捞取好处的手段,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顾科研工作的职业操守,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大众。问题涉及项目申请和职称评定、研究实施、论文署名、成果发表、荣誉获取和分配等各个方面。
他说:“尽管这种现象在科技界还是极少数,但对科技事业的危害性不容低估。加强学术界的自律,进一步端正学风,弘扬科学道德已是当务之急”。为此,他在报告中提出,要把解决当前学风浮躁、学术不端等科技道德的突出问题,作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加强科技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此前,科技部已经出台了《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和《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等文件。徐冠华说,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认真抓好相关文件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体系,加强专家信用管理,规范和约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参加人员的行为,完善科技经费监管,继续推进计划管理、评价和奖励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