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栽植雪松技术试验”等项目,建立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和辐射基地500余亩,生产各类苗木约800万株,产值达到400多万元。同时,一些新的苗木繁育技术正在示范与应用之中 。
时间:2006年3月5日下午2:00地点:中心会议室向导:刘引理
在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暖的会议室里,面对记者,刘引理主任娓娓道来。多年来,中心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显著成效。
在杂交小麦产业化开发方面,中心选育出一批XZ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杂种小麦新组合。其中西杂一号,经多年多点广泛试验示范,平均亩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最高增幅达35.4%,实际亩产量已稳定在600kg以上。一些后续杂种小麦新组合更显示出强大的杂种优势,表现出明显的超高产、优质和多抗潜力,如XZ5(西杂五号),在陕西省小麦区试高水肥组产量名列第一,已通过预审,在河北晋州示范种植表现明显高产潜力,示范制种亩产超过200公斤,已开始进入大面积制种。西杂一号和西杂五号的培育成功将推进小麦杂交化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
在生物农药工程化开发方面,中心以创制生物合理性农药为总目标,以研究开发新型、特异性植物源农药新品种、新加工剂型和无公害化使用为方向,坚持走“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近年来,中心每年通过技术合作、转化等方式转化农药新产品3—5个。这些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工艺成熟可靠,完全能够满足工厂化批量生产条件,成果工程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这些产品的转化和推广,大大推动了我国农药行业从仿制向创制转化,初步建立起以生物农药等无公害农药为主的农药产业新体系。
在畜牧良种繁育及其配套工程技术开发方面,中心和技术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5项,获科技成果奖9项,获奖科研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中心建设的杨凌示范区良种奶牛繁育中心(简称良繁中心),是杨凌示范区乃至西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技术前瞻性最强的奶牛饲养以及良种繁育基地。良繁中心占地100亩,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助,现存栏进口优质高产奶牛900余头,系现代化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被杨凌示范区技术监督局授予“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
在生物技术工程化开发研究方面,该中心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先后承担了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鸡新城疫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中试项目以及新城疫、法氏囊两种疫苗产业化项目等。研究开发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和鸡喉气管炎鸡痘病毒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已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认证,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中心已获得生产批号的兽药品种达到22个,正在开发的项目有禽脑脊髓炎活疫苗、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犬五联活疫苗、新城疫多基因型疫苗及新法二联疫苗等,其中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已通过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的复审,禽脑脊髓炎活疫苗已通过初审。
时间:2006年3月5日下午4:00地点:中心会议室向导:刘引理
“杨凌农业工程中心始终坚持开放服务的方向,积极接受国内外研究人员、访问学者来研究、讲学,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几年来,先后派出100余人次出国考察访问,接待来华专家及访问学者50余人次。在科研合作与交流方面,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科研机构或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长期的协作攻关研究,加快了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提起中心的开放服务及人才培训工作,刘主任如数家珍,“几年来,在基地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方面,我们先后建立各种示范基地15个,农作物示范面积150万亩,良种奶牛、肉牛年出栏10000头,有力地推动了基地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心档案
中心自成立以来,结合杨凌地区的农业科技优势和特点,坚持以农业科技产业示范为重点,在杂交小麦研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开发、家畜良种繁育技术开发研究以及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与产业示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化、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农业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具备了面向市场、实行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工程化研究开发能力。
“十五”以来,中心共承担国家、省部等科技项目28项,委托项目及其他项目52项,取得科技成果29项,转化科技成果16项,示范推广科技成果9项,建立产业示范企业5家,建设产业示范及推广基地8个,总收入2.3亿多元,获利税3000多万元,同时带动农民增收约3亿元,总社会效益15亿元以上。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