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历史任务,把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把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于1995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1999年召开技术创新大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党和国家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座座伟大里程碑,推动着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们创造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更大挑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性约束日益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新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向,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在“十一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召开了此次全国科技大会,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代新科技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阐明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号召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强调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强调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些重要思想既与我们党长期以来的科技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又有新的时代内涵。事实上,这次大会已经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员大会,标志着全党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跃升到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新阶段。
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这次大会确立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全面加强科技工作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在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的情况下,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20年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大国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中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难度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大国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要求我们要进行深刻的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充分借鉴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自主创新确立为国家战略,明确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进程中,自主创新将成为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主线,成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动力。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经验证明,新的发展理论总是孕育着新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和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未来15年以至更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科技发展不仅要实现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而且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也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如果说28年前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历史巨变,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将成为创造国民财富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协调互动、运转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首创精神,每个社会成员将成为自主创新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使我国科学技术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努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的科技体系,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活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高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广大领域,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力量布局得到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这次科技大会明确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和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的要求,科技工作既要优先解决制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又要超前部署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既要推进科技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又要关注局部跃升的重大带动作用;既要注重科技自身的发展,又要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在推进这些战略部署、实现科技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我国科技事业必将进入又一个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三、调整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布局,开创我国科技事业的新局面
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组织实施《规划纲要》,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更大发展。
发展思路上突出自主创新这一主线。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转变。在发展路径上,从以跟踪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战略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形成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在创新体制上,从注重以科研院所的改革为主,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在对外科技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就,分享研究开发资源和管理经验。
工作部署上突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一是把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龙头。充分借鉴“十五”期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成功经验,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发挥地方的重要作用,着重吸收企业参与,集中国家科技资源,集中各方优势,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局部突破带动国家竞争力的整体跃升。二是扭转社会公益类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的局面。以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农业等为重点,从项目、人才、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幅度增加投入,突破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约束。三是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更多新的突破。在继续支持项目的同时,着力加大对基地和队伍的支持。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填补交叉学科、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空白,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的国家研究基地。
改革方向上突出为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一是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相结合,鼓励以企业为核心共同实施国家计划、共建技术开发基地,把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优势力量更多地吸引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去。支持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组织研究开发活动,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充分发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基地作用。二是集中各路科技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以及地方的协调配合,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加大部门和地方参与的力度,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计划协调机制,改变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的局面,实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结合,军民科技力量的结合。三是科技宏观管理改革要有大的进展。采取实际措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把科技管理的重心放在统筹科技规划、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上来,放在营造环境上来。
政策措施上突出优化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加强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优化环境仍是今后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继续大幅度增加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完善开放共享、绩效考评等机制,形成完整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共享标准规范体系。二是继续推进科技评价制度、奖励制度和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三是通过强化政策的落实,保障《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政策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抓紧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细则,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和监督。跟踪了解配套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稳定一支优秀科技队伍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重要目标,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自主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