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为政府在国家研究、创新及创业的策略上提供咨询。其成员包括私人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及学术界代表以及内阁部长,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担任主席,前副总理陈庆炎任副主席。同时新加坡还设立了“国家研究基金”,以资助长期性的策略研究项目,由陈庆炎任主席。
理事会建议政府将新的研发策略作为下一个五年科技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策略包括:未来5年内,科研和改革经费将由2003年占GDP的2.15%%增至3%%;加强发展优势领域,如电子、化学、海事工程和生物医药,并投资在环境及水资源科技等新领域,在基础研究和直接的策略性研究之间取得平衡;鼓励科研活动,加强研发项目的商业价值。
新加坡1991年成立了科技局并开始制定国家科技发展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91年到1995年,政府共投入20亿新元,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研究设施,包括建立公共研究所和科学园区,以资助的方式鼓励本地企业投入研发,更新技术。1996年至2000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共投入40亿,目标是大批招募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提高本地加工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2001年至2005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70亿新元。其中基础和应用研究50亿,以应用研究为主,用于资助公共研究院所和大学研究项目;20亿用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
为促使研究机构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国家研究机构在从科技局申请到课题经费后通常只能得到总经费的70%%,其余部分科技局将根据工业界提供的资助金额等量拨付。相应地,科技局也设置了激励本地企业开展研发工作的资助计划。如果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合向科技局提出的项目申请获得批准,企业方面通常能够得到相当于总费用70%%的资助。
新加坡还将原“生产力与标准局”更名为“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它的使命是促进生产力以提高新加坡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为此它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技术发明人创业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局负责为跨国公司和大型本地企业提供类似服务)。
政府近5年来对相关的法律和规定进行了重新检讨和修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例如: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商共同投资技术起步公司;按比例支付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咨询费用等;允许个人利用祖屋住宅(在限定的行业)创办公司,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扶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发起了多项融资计划,牵线搭桥,设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重视教育和人才引进
由于天然资源匮乏,新加坡极为重视人力资源。在过去20年中,教育支出在新加坡的各项国家经费开支中,仅次于国防预算,排在第二位。1997-2003年的年度教育拨款占政府预算的2.1%以上。
新加坡崇尚精英教育,花巨资设立政府奖学金培养精英。这些人从海外学成后,必须在政府工作5年,以保证公务员队伍有一定的人才比例。
同时,政府也没有忽略教育普及,实行10—11年基础义务教育,即小学6年,中学4或5年。根据不同情况,中学生毕业后可选择3种继续教育方式。首选是入初级学院,两年后升大学,学业优秀者,可以获政府奖学金,成为“精英”;其次是进入工学院,相当于大专;最后是工艺学院,相当于技工学校。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社会不同的就业需求,是新加坡教育的成功之处。3年学制的大专所培养的实用型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专业技能,深受雇主的欢迎。
新加坡还注重通过在职培训和终生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素质。鉴于早期员工文化水准普遍偏低,政府发起了数项培训在岗员工的计划,以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对于仅具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员工,以基础知识培训为主;40岁以上没有大专学历的,要求雇主至少安排6个月的离岗补助培训。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74—1985年期间,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增加工资,用于在职培训。
除了本国教育之外,新加坡还非常重视人才引进。调查结果显示:1991—2000年,智力型和技能型移民对新加坡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7%。以研发领域为例:2002年全国共有2万名研发人员,外来人才高达78%。目前新加坡人力部已在海外设立了9个“联系新加坡”的据点,作为吸引和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的前哨。同时政府和企业还主动出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领军人才聘请到新加坡工作。
发展创意产业
此外,新加坡还将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推动这一产业,政府计划从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期间投入2亿新加坡元的资金,促进本地艺术、设计和媒体行业的发展。估计到2012年,创意产业所雇用的员工将增加到11万人。
比如,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的新加坡公司,特别是成品制造商,积极参与工业设计,让他们了解工业设计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经济发展局还在积极改善新加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培养设计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2005年合作推出了新加坡首个工业设计研究生课程,旨在壮大新加坡的设计人才库。经济发展局主席张铭坚说:“将来,我们希望消费电子品、食品包装、家具制造商等都能够以采用新加坡的设计为荣,并且能够凭着独有的艺术技巧,在国际设计比赛中赢奖。”
对于技术产品而言,好的设计能够突出产品,给商家带来竞争优势。但发展创意产业并不仅仅限于技术行业,只要有好的生意点子和增长潜能,从事非技术行业的起步企业也可以从生产力、标准与创新局申请到不超过30万新加坡元的资助。要想获得这种资助,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创新和知识产权含量高、长远的增长和盈利潜能佳,以及具备在国内市场上扩展并走向国际化的潜力。从2001年底开始,约150家创意起步公司获得了被称为“种子基金”的“起步企业计划”的支持,因为有了基金的支持,新加坡的商业培育中心逐渐增加,如今已达95家。这些培育中心协助培育了约1000家企业。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新加坡政府认为创意产业还可以作为一种软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民族信心和加强区域联系。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