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的激光束。这种小型激光器实用化后,可对-物和化学战剂快速进行早期探测。
美国哈佛大学和佐治亚技术研究所分别利用一束强激光轰击一团铷原子,生成具备这团铷原子量子态的单个光子,再将该光子传送过100米长的光缆,生成携带同样量子态的另一团铷原子,成功实现原子和光子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项关键的技术突破将为建造“坚不可摧”的全球通信网络和运算速度惊人的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成功采用电极调控5纳米长、0.8纳米宽的蕈状杆菌,使这种单个细菌细胞构成正负电极之间的导电桥梁,活细菌因此有可能成为纳米电路的组合元件,不但可使装配过程自动化,还可用来制造生物传感器,以探测炭疽菌等生物制剂。
2005年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名单6月22日揭晓,IBM研制的“蓝色基因/L”超级计算机系统蝉联冠军,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36.8万亿次浮点运算。11月,“深蓝”再次刷新这个世界纪录,达到每秒280.6兆次。
美国科研人员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发明出一种非常灵敏的“光电镊子”,使科学家能在一瞬间将一些细胞按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进行分类。它可用于快速分离和研究胎儿细胞,或从健康生物体中分离出畸形生物体。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开发出一种智能纳米管,可依据电荷的不同封闭或开启:在负电荷环境下,其两端是打开的,呈“管”状;在正电荷环境下,其两端会封闭住,形成微型“胶囊”。这种纳米管未来可用来制作智能胶囊,将药物精确输送到人体内。
加拿大在飞秒内实现激光在硅片上的传播。
王心见(本报驻加拿大记者)加拿大与英国联手研制出分子晶体管模型,首次实现了在室温下通过一个电子来转换通过一个纳米级分子的电流,显示了硅电子应用的潜力,为未来制造更小型和功能更强大的处理器打下了基础。
多伦多大学与德国一家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光波在硅片上的传播技术,在飞秒的时间内实现了激光在硅片上的传播。该技术使电信号和光信号在同一芯片或光电设备中结合起来成为可能,利用这一技术可制造光线路板。
5月24日,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光纤中心正式成立。光纤中心将在光纤通讯系统、汽车工业用新的固态照明、平面计算机显示器、光盘信息存储(CD与DVD)、光感应器、医学诊断与成像、光连接、照明系统与激光打印等多个方面帮助加拿大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
俄罗斯出台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制定技术园发展纲要。
董映璧(本报驻俄罗斯记者)2005年,俄信息技术产值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3.2%增长到5%,预计2008年将超过8%。
政府出台了《发展国家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联邦专项计划。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将民用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范围扩大。二、发展数字电视。三、改造国防和执法部门使用的信息网,提高该领域的技术含量。四、建立统一的急救电话呼叫系统。五、改造现有邮政服务系统,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装备邮政行业基础设施。
《俄罗斯信息技术园发展纲要》也在制定中。该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筹建IT科技园的,制定法律法规,总投资4亿卢布;第二阶段(2006年—2007年)技术园主要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总投资达113.9亿卢布;第三阶段(2008年—2010年)技术园正式开始,总投资64.5亿卢布。
日本开发出“光布线”集成电路,使未来手机的功能可与计算机相媲美。
陈超(本报驻日本记者)3月,日本尼塔公司和东京大学联合开发出指尖感觉细腻的机器人手,握玻璃杯时用力恰到好处,杯子不会从手中滑落,也不会把杯子捏碎。这种机器人手的指尖装有硅树脂制的柔软触觉感知器,像人的皮肤一样感觉细腻,可以检测指尖极微小的受力。
4月,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技术,通过观察大脑活动时血液状态的图像可分析出人能看到的景象。该技术可用于对颜色和运动方向等视觉信息、听觉和触觉等感觉信息以及记忆和意图等认知状态的掌握,将来还可用来解读人类感情。
8月,东京大学开发出可测试自由曲面压力和温度分布的机器人用电子皮肤。电子皮肤由塑料网状薄布制造,能伸长25%%,可贴在鸡蛋等自由曲面上进行传感测量,伸缩寿命为2000次。
11月,NEC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用光信号取代电流的半导体技术,使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可提高100倍左右。使用这种集成电路,将来手机的功能可与现在的计算机相媲美。
12月,日本先锋公司开发出一种图像可触摸变形的立体图像显示器,能使感觉更为逼真。研究人员为15英寸的显示器套上特殊的镜片,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显示器中的图像成为隆起的立体图像,如果有人用手触摸立体图像,红外线感应器就会感知触摸者的手指动作,显示器图像会根据手指的动作发生变形,让人感到是手指改变了立体图像的形状。
12月,日本东北大学开发出由10个半导体芯片层叠而成,厚约0.3毫米的立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打破此前3个芯片层叠的纪录。该技术有望使大规模集成电路突破电路集成的极限。
德国开始发放电子护照,身份识别更加安全。
顾刚(本报驻德国记者)德国2005年11月开始发放电子护照,含有护照持有者面部的二维数码照片,内嵌芯片可以加密储存护照持有者的脸型、虹膜、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使身份识别更加安全高效。
一个多国研究小组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开发出由一个250米长的加速装置和一个30×50米大小的实验厅组成的功能强大的自由电子激光器,能发出波长极短的激光,可用来观察纳米世界,帮助科学家开展从物理、化学到材料科学,以及地质研究和生命科学的一系列自然科学实验,为最终获得原子系统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提供重要手段。德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这种激光的国家。
德国英飞凌公司推出一款先进的硬盘驱动器读取信道内核,这是第一种采用该公司90纳米工艺生产的集成电路,是适用于下一代硬盘驱动器的高集成控制器芯片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首例经过测试的内核芯片,锁相环路(PLL)能够达到3.6GHz的速度,而模拟前端信号通道可以实现高达2.7Gb/s的数据率。
英国开发与人眼功能相同的高技术视觉芯片,制出类似喷墨打印机的皮肤再造机。
何屹(本报驻英国记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正在开发一种与人眼视网膜功能相同,使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周边视觉和中央视觉的芯片,并已研制出直径约1厘米,共有16384个微处理器的视觉芯片原型,有望用于研制新一代具有人类本能的机器人。装备该视觉芯片的未来智能机器人将能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并自动进行自我修正,在机械加工、航天器零部件检修、残疾人辅助设施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价值。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制出一种类似喷墨打印机的皮肤再造机,所用“墨汁”是浸泡在营养液中的人体细胞。该“打印机”可按照医生要求将人体细胞连续喷出,形成很多薄层,而通过薄层的叠加,可形成三维组织结构,对严重受损的皮肤和组织进行修复。
英国电信公司6月展示了世界首个使手机和固定电话自由转换的系统。它只使用一个采用了蓝牙无线接口的话机,用户在户外拨打或接听电话,其功能等同手机。当用户回到家中,它便自动转接到固定电话线上。
法国开发出“自动组合结构”材料制造技术,成功实现在分子级载体上存储和删除信息。
毛文波(本报驻法国记者)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以及瑞士综合理工大学共同开发出一种名为“自动组合结构”的材料制造技术,每平方厘米可存储的信息量高达4万亿比特。由此得到的纳米级材料,其结构可以突破信息存储的不少极限,使硬盘的信息存储密度进一步加大。
法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在合适条件下,一种分子化合物可从低自旋状态向高自旋状态转变,利用这两种状态间的相互转换,可不断存入或删除信息。科学家已利用绿色激光在常温下直接改变分子化合物的电子特性和状态,成功实现在分子级载体上存储和删除信息。这一成果在代表未来微型电器发展方向的分子元器件应用研究方面迈进一大步,有助于设计未来的分子计算机。
以色列在镀金芯片上造出改良版“生物计算机”。
田学科(本报驻以色列记者)2005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15%,其中软件的销售收入占信息产业销售总额的比例超过了25%。以色列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出口导向型产业,出口额超过其产值的85%。
以色列科学家利用DNA分子和酶做元件,在镀金芯片上成功制造出能运行更多程序的改良版“生物计算机”,可容纳的程序量多达10亿个,有潜力觉察到细胞中与多种癌症有关的异常信使RNA(核糖核酸),为癌症诊断提供了信息。
韩国数字电视节目开播。
邰举(本报驻韩国记者)韩国在IT领域取得不少成就。在IT领域,韩国的技术能力已经开始影响或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韩国力推的WiBro标准被接受为IEEE标准,韩国即将开始提供这项服务。韩国型数字电视(DMB)不同于美国、欧洲或者日本的标准,已在2005年正式开始播出节目,并酝酿出口到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平板电视、内存芯片等许多领域,韩国都取得了较领先的技术成果,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了大幅度提高磁阻磁盘集成度的新材料。(全文完)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