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设想。”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使命感在驱使他,他想起20年前,所里就开始了最早的禽流感诊断技术的探索研究,科技人员克服病料、试剂、设备和专用设施等困难,成功地研制出我国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专用试剂,还建立了标准诊断方法,用于我国SPF鸡群的监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远见卓识。中国没有禽流感,但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正是他们攻关的基础和成绩,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他们的科研,并将国家禽流感研究实验室放在哈兽研。1996年,于康震主持的“禽流感疫病诊断和病毒分型技术的研究”课题得到国家第一次正式立项支持。随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他们在“九五”和“十五”的10年里,先后得到国家攻关、973、863、948计划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各个方面的项目支持,系统开展了禽流感分子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诊断技术和预防疫苗的研究。2002年,他们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诊断技术和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奠定了我国禽流感防治技术基础。
现任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的陈化兰博士,是于康震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1999年,陈化兰被导师以博士后学者身份送到美国疾病控制研究中心(NIH)从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研究,陈化兰3年学成之后回到哈兽研,从导师手中接过禽流感研究主持人的重担,她带领研究小组,瞄准新的目标,开始向H5N1禽流感疫苗研究冲击。
如何得到一个适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个久攻不下的难题。陈化兰大胆借用国外“人用流感疫苗”的研制思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实验,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较H5N2灭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在国内外首次证明可对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2004年春,我国应用H5N2禽流感灭活疫苗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博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2005年1月,该疫苗获得国家正式文号后,在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击战中开始发挥生力军作用。
到目前为止,疫苗已向全国9家公司转让,并已签订了向东南亚国家出口的合同。
鸡瘟,也就是新城疫,如果大规模蔓延,也将是灭顶之灾。2005年12月24日,他们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并正式批准生产储备,新型二联疫苗可同时防治H5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两种重大疫病。这也是我国完全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的禽流感防控技术,它继续领先于世界前列。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博士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农业科研国家队,就是要在关键时候见真功夫,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开展一些事关国家未来经济安全的前瞻性基础研究。一旦国家需要,就要拿得出、拉得出、打得赢,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005年11月23日,记者走进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只见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他们夜以继日,对各地送来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序。
来自疫区的部分病死鸡的内脏器官,被密封在一只特制的箱子里,空运到哈尔滨市,又被用专车运送到坐落在南岗区大成街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接到病料,到登记核实,进行鸡胚接种,再到对死亡鸡胚进行流感病毒检测,无论是夜半三更还是节假日,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目不转睛地观察鸡胚的细微变化和检测仪器上的各种仪表,与此连接的计算机不停地打印出数据,24小时内,他们就能判定出结果。
“我们没做什么,都是一些平常的工作。”谁能想到,在这些平常里面,面对记者,他们说不出一句豪言壮语。
目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累计有120多种诊断试剂疫苗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疫情确诊、监测、分析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详实的科学与技术依据。在禽流感阻击战中,他们对每一起疫情迅速确诊,为扑灭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2005年青海湖候鸟禽流感疫情突发后,他们深入疫区采集病料,通过分离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学数据证明,引发候鸟疫情的病毒并非来自我国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国际上有人将疫源地指向中国的不利影响。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候鸟是疫源、病毒对人群威胁的原因之一,以及对金刚烷胺尚敏感的结论,为政府争得到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禽流感向人群传播的宝贵时机。在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他们“防控禽流感突出贡献奖”的光荣称号。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