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韩国向全球主要国家和组织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均跻身世界前5名之内。总体来看,随着韩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韩国的整体竞争力也开始体现出来。
经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工业化浪潮的飞跃发展,韩国的工业基础已经确立,依靠劳动力优势大规模生产和出口的发展模式,也日益显示出增长乏力的趋势。韩国开始注重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注重建设以技术实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转移环境,促进本国原创技术的发展,韩国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抓紧促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994年制定的《发明促进法》标志着韩国在这一领域集中发力的开始。
韩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韩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计划开始较早,在建国初期已经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专利管理。韩国独立的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局于1977年正式成立。2000年,该局更名为韩国知识产权局,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到今天,韩国知识产权管理局不仅承担同专利有关的工作,还下设了工业产权审判庭,处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争端。该局还担负着打击假冒产品、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人力资源等职责。
韩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走向国际化的开始是1979年。是年,韩国加入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80年,韩国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1984年,韩国加入了专利合作条约。1995年,韩国全面加入WTO,同时加入了WTO有关知识产权的大部分条约,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为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做了大量基础性准备工作。韩国知识产权局成立后,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网KIPOnet,这个系统是韩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使得韩国知识产权管理的国际声誉迅速提高。
这套系统的运行标志着韩国国内专利申请达到了全面电子化的阶段。目前,韩国专利申请和处理电子化比率已经接近90%,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韩国知识产权局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十个PCT国际检索单位和国际初审单位,成为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的国际检索服务单位。
2005年,韩国投资220亿韩元建设的第二代KIPOnet系统开始提供服务。第二代KIPOnet系统将第一代系统中各自独立的专利申报、网络办公、服务支持等模块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新的系统可以全年每天24小时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的各项业务,专利和商标申请的全过程,包括审核、批准和异议处理均可在网上完成,通过手机短信等灵活的渠道提供广泛的个性化服务,并遵循WIPO的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同全球各国交换数据。
在新的网络系统的支持下,韩国只是管理局的官员可以实现全业务异地办公,专利申请的审查期缩短为6个月以内,审查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