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二论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
  • 知识产权事关生存和发展全局
  • 南非的科技创新政策
  • 中国将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
  • 泰国的知识产权政策
  • 自主创新的重要一环
  • 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3)
  • 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2)
  • 200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1)
  • 三论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2005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部分)解读

    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信芯”设计已经达到了SOC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它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制程,采用CMOS制造工艺,内部集成了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 

      我国有68家彩电企业,实际年产量7328.8万台,但遗憾的是,竟无一片“中国芯”。普通彩电只有3%到5%利润率,而芯片的利润率却在50%以上。 

      7月2日,海信分布在青岛、辽宁、贵阳、淄博和临沂全国五大彩电生产基地同时正式下线信芯彩电,年产7300万台的中国彩电全部采用外国芯片的历史就此结束。 

      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获准上市 

      世界上首例利用血管内皮抑制素开发的抗癌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这标志着,我国在血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和放、化疗。手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而放、化疗靶向不明确,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大。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即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为癌症治疗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随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血管内皮抑制素具有阻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功效。 

      2001年,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及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的合作参与下,率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并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25家医院三期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与传统肿瘤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靶向明确、无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国科大在单分子选键化学研究领域获重大进展 

      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单分子选键化学研究领域获得的重大进展。9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论文。 

      由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开展的这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化学反应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新的广阔前景。 

      具有高度对称性和稳定性的钴酞菁分子是一种仅1.3纳米大小的共轭大环平面分子。中科大研究人员历时2年多,系统研究了该分子吸附于金属表面的各种理化性质,巧妙地对其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剪裁”其分子外围的氢原子,并使其与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研究发现,当钴酞菁分子吸附到金属表面后,其中心的二价钴离子的局域磁矩完全消失。但通过在分子内部实现的精确“手术”后,却能够使整个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产生变化,由此可以改变和调控其中心钴离子的自旋态,使其显示出由局域磁性所引起的近藤效应。 

      《科学》杂志审稿人认为:“该实验数据极好,结果新颖,分析也同样出色,这是新颖的单分子功能调控的一个极好的例子。”“文章的新颖之处在于提出局域自旋可以通过这种过程产生并呈现出近藤效应。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项实验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我实现国际最长距离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 

      由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课题小组,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量子密钥分配过程的稳定性问题,经由实际通信光路实现了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分配。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公开报道的最长距离的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11月9日,郭光灿披露,国际光学权威杂志《光学通讯》已刊登了这一成果。 

      上个世纪90年代,著名数学家shor提出量子并行算法,并证明量子计算可以攻破目前广泛使用的公钥RSA体系。也就是说,一旦量子计算机横空出世,现有全部密码体系都将被攻破,这显然对信息安全系统构成严峻挑战。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具有很高的单向传输稳定性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利用该方案,实现了150公里的室内量子密钥分配;利用中国网通公司的实际通信光缆,实现了从北京(望京)经河北香河到天津(宝坻)的量子密钥分配,实际光缆长度125公里,系统的长期误码率低于6%。在该系统的量子密钥分配基础上,实现了动态图像的加密传输,图像刷新率可达20帧/秒,基本满足网上保密视频会议的要求。 

      该保密通信系统解决了国际上一直未解决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统一问题,使我国量子保密通信向国家信息安全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