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英国科技创新政策—国外科技创新政策(二)
  • 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下)
  • 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上)
  • 企业创新:要研发也要经营
  • 芬兰的自主创新体系
  • 中国何时担纲国际农业战略主角
  • 巴西发展富有特色的循环经济
  • 以色列知识产权保护—国外知识产权政策(三)
  • 笔式交互技术和软件产业机遇
  • 加拿大的创新政策—国外科技创新政策(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美国知识产权政策—国外知识产权政策(一)

    勒技术转让法案》。该法案的目的在于促进联邦政府所属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快联邦政府拥有的专利向市场转移。该法案规定:所有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与联邦直属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做出的发明,可享受专利权,联邦政府只保留一种在一定情况下的使用权。它还规定,所有联邦政府机构的研发预算中,应有0.5%的费用用于技术转让。该法案公布后,美国政府各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技术转让机构,大大加快了政府所拥有的专利的转让。 

      目前,美国基本上已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系统。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不正当竞争法》。为全面执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所规定的各项义务,美国政府于1994年12月制定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对原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作了适当修改。 

      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主要是司法保护。在执法方面,版权、注册商标、专利、植物品种、集成电路图设计等侵权案件的初审法院为联邦地区法院。如原被告双方有不服,可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联邦巡回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在行政程序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关税法》,对包括侵犯产权的进口商品的案件拥有管辖权。美国海关有权对准备进口美国的假冒商品或-商品实施扣押。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合理 

      美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由国会制定及修改《专利法》。其次,联邦各级法院负责审理涉及专利的案件。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是最高权威机构,它的判决包括专利局在内的所有政府机构、公司及个人。第三,美国专利商标局主要承担专利的审查、公开等项事务性工作,不具备协调、指导全美专利工作的职能。第四,其他政府机构,如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宇航局、商务部及卫生部等,都拥有各自的专利管理部门,有权以各自机构的名义申请专利、维护和许可证转让。 

      美国政府对联邦政府机构拨款产生的专利权的管理,可从宏观上进行指导。除了涉及国家安全或为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的考虑以外,政府合同所产生的专利权,一般由承包商保留。在承包商保留专利权的情况下,政府拥有无偿使用权、转让发明这些专利的审批权。管理政策适用于所有的政府机构,包括国防政府机构。对于专利中需要保密的技术,则由保密法进行管辖。 

      知识产权法维护本国利益 

      美国专利法与其他国家专利法的最大差别,即显示美国政府对本国利益实行保护,特别是对跨国公司利益的维护。例如,美国仍在执行的专利授权公开制度,就使得美国企业一切不可获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都不对世界公开,而美国企业却可以从其他国家申请专利18个月后公开的文件中获取新技术信息。 

      美国的专利制度对可以申请专利的对象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美国专利界有句名言:“凡是太阳底下的新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目前,美国对专利的申请只有一个限制,就是数学公式不能申请专利,其他事物几乎都可以申请。 

      美国的专利申请真是五花八门。前几年,亚马逊网上书店申请了一个“一次点击”专利,通过鼠标一次点击完成交易。但是这个专利没有透露具体手段,也就是说,专利的内容仅仅是“一次点击”这一思路。而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这种仅仅只有思路的专利是不能被批准的,但在美国就可以批准为“商业方法”专利。 

      重视保护美国海外知识产权 

      保护美国在海外的知识产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相关法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殊301条款。 

      该条款规定,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要呈送一份年度报告,列出拒绝有效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并同时列出重点国家。在确定重点国家后的30天内,美国贸易代表开始对这些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在半年内做出是否采取报复性措施的决定,即可能实施进口限额、增加进口关税,或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 

      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会在每年一度的国别贸易壁垒报告中,对各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