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镧镍储氢材料则大量用于制作移动电话和计算器的充电电池;甚至在高技术超导材料、激光材料和精密陶瓷中,也都缺不了钇、镧、钐(Sm)等稀土元素。所以在国外科技界稀土元素有“工业中的维生素”的美称。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稀土元素是近3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应用领域扩展最广的一组新元素。
稀土元素真的只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吗?国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少数农学家和生物学家证明,稀土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可使豌豆增产。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将研究坚持下去,取得成果。
我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其储量约占世界已知储量的40%,近年来,中国稀土产量已居世界之首。如何科学地、均衡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稀土资源是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开展稀土农用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稀土农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我国始于1972年,到了1982年被国家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全国稀土农用协作网近60个科研单位共同努力,于1986年初,作为重大成果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综合验收。验收时,已取得鉴定成果20多项,各研究领域提出的报告和论文200余篇,各种农作物的田间示范面积达500万亩。
通过技术鉴定的稀土农用产品名为“常乐益植素”,“常乐”是以镧、铈为主要成分的稀土硝酸盐复合产品。多年来,在不同地区,对不同作物经过上百次的盆栽、小区和田间对比试验证明,对一般大田作物来讲,施用“常乐”量以每亩30~50克为宜;对小麦、花生等作物可拌种;对水稻、烤烟、西瓜等则可叶面喷施。施用“常乐”的时间很重要,以在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始期进行喷施为好。“常乐”并不能代替其它肥料或营养元素,它只是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配比适宜而肥源较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实践表明,合理施用稀土“常乐”,可促进农作物生根、发芽和叶绿素的增加,促进作物对磷等元素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使作物增加产量或改善品质。春小麦施用“常乐”后,稳定的增产幅度是6~12%;平均亩增产为8%;冬小麦为7~13%,平均亩增产小麦20公斤;甘蔗8~12%,亩增鲜蔗约150公斤以上,含糖量增加0.3~0.8个百分点;大白菜10~20%;西瓜8~12%,平均亩增产约150公斤;水稻5~10%,亩增稻谷25公斤以上;烤烟增产8~12%,并提高一等品率10~15%。
为了对人民的健康负责,按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稀土农用毒理学作了六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常乐”属低毒物质,与铁相当。在多项致畸形、致癌、致突变的试验中均未发现阳性反应。“常乐”施用后被植物吸收很少,到可食部分更是微乎其微。经过10年的连续定位施用试验证明,所产小麦的稀土含量变化,均在自然界本底含量范围之内。经卫生部专家组鉴定,合理施用“常乐”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害,可以推广使用。
以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全国稀土农用技术开发中心的组织与协调下,从1986年起开展了稀土农用的大面积推广工作。“七五”期间(1986~1990年)共生产销售了稀土“常乐”约3500吨,累计在近1亿亩耕地上应用了这项新技术。主要施用的作物是:小麦、甘蔗、甜菜、花生、大豆、水稻、橡胶树、大白菜、棉花、西瓜和苹果等。测产和验收表明,施用“常乐”后,总的增产几率约90%,平均增产幅度8~10%。稀土对蔬菜、水果的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北京的大白菜平均亩增产约500公斤。稀土对甘蔗、西瓜、甜菜的增糖效果稳定,一般在0.3~0.8个百分点。1988年,广西在150万亩甘蔗田里施用了“常乐”,施用面积约占全自治区甘蔗种植面积的一半,共增产了白糖5万吨。“八五”以来,全国每年稀土农用面积在5000万亩左右。截至1994年底,已累计在近2亿亩土地上施用了“常乐”。增产粮油约40亿公斤,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约30亿元。黑龙江、湖南、河南、广西、湖北、四川、内蒙古、辽宁、河北等省区已有近10年推广施用稀土“常乐”的历史。由于稀土农用技术简便、成本低、安全可靠、效益高,所以受到了广大农场和农户的欢迎。
由于稀土农用研究成果的科学和实用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农业经济效益,因而稀土农用技术开发中心两次受到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的联合表彰。1988年,该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10月,获国家计委、科委、农业部、中国有色总公司和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的推广成果奖。从1985年开始,我国稀土农用的技术成果逐步引起国外同行和专家的重视,先后有40篇论文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发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韩国、以色列等国的专家、厂商来我国考察和洽谈合作。国际稀土界公认稀土农用是中国首创成功的一个稀土应用新领域。
继稀土农用技术获得重大成果并大面积推广之后,我国又开展了稀土在林业、畜牧业和养殖业中的科技攻关。1990年,国家组织“七五”攻关成果验收时,已有30多种禽畜、水产和林果、牧草品种通过了施用稀土的技术鉴定。与上述技术相配套的稀土牧用产品“柠檬酸稀土”的研制、毒理卫生学研究等课题也相继完成;加上分析检测方法和稀土农用产品国标的制定等,我国稀土农牧用成果已有近80个,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在90年代初,我国又开发出稀土与碳氨造粒生产高效复合肥的新技术,为稀土农用开拓出与大化肥配方使用的新途径。据有关部门统计,1994年,稀土应用于经济林面积已达80万公顷,林木施用稀土一般增产10~30%,年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八五”以来,稀土用于畜禽养殖达4000万头(羽)。仅内蒙古自治区用稀土饲料添加剂养猪达33万头,增产肉150万公斤;奶牛2300头,平均每头增鲜奶515公斤;肉鸡50万羽,增产肉6.1万公斤。投入产出比均在1:10以上。
进入21世纪以来,稀土农用技术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为了适应国际上施肥技术的复合化发展的趋势和响应国家“大力开发西部”的号召,“十五”期间稀土农用技术又有了新的重要突破。北京瑞得来转光材料公司研制的棚膜、地膜已广泛用于新疆的棉花和菜果生产,由于农膜中添加了铕(Eu)等稀土元素,明显提高了阳光中紫外光的利用率,使棉花增产10%以上,并提高了质量。宁夏中天公司研制的稀土“旱地宝”产品作为种子的包衣剂,可使牧草提高成活率10-30%。四川清泉公司研制的稀土改性磷肥已在新疆伊犁自治州和甘肃定西地区约百万亩耕地上应用,可使红提葡萄、马铃薯等作物增产15%左右,并有明显改善盐碱地的作用。湖南省稀土农用研究中心把稀土和各种微量营养复合在一起,推出“大丰收”微肥,用于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的拌种,获得了增产10-15%的效果。北京巨源公司研制的“稀土多元植物营养液”同时具有“营养源”和“生长调节剂”的双重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农产品增收和改善品质和好效果。据全国稀土农用中心的统计,仅上述5个稀土农用新产品近三年来就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创农业经济效益约4亿元。
在稀土养殖业应用方面也有新的技术突破,深圳希科安公司研制的“稀土壳糖胺螯合盐”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被农业部有关部门批准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对虾养殖中推广使用。
我国耕地面积约16亿亩,森林面积20亿亩,天然牧场广阔,各种牲畜上亿头,而禽类、鱼虾、蚕桑等养殖场更是星罗祺布,为稀土农用、牧用提供了广大的用武之地。近2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首创的稀土农用技术是科学的、成熟的、环保型的,有着巨大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郭伯生,男,北京市人,1936年生,中国稀土开发公司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发改委稀土专家组专家。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