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中医诊治疾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以及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的。
未来“保健园”取代医院地位
邓铁涛对21世纪前半叶的前景如此设想:
人类将摆脱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摆脱创伤性的检查以及治疗技术带来的痛苦与后遗症。
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医学将以“保健园”的形式,逐步取代医院的主要地位,医院将成为辅助机构。
医学将溢出科学范畴,深入文化、美学、艺术、从人体的健康需要上升到精神世界的美好境界。
中医药要向国际铺轨
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指出,中医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成熟的医学,是系统的理论医学,在许多方面超出了现代医学的视野,许多方面远远超前于现代医学。
西药因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除阿司匹林和磺胺等少数几种外,寿命没有超过30年的,甚至上市几年就被淘汰,是“短命药”;相对西药的“短命”,中药可谓“万岁药”。
中医是成熟的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各种疾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斗争中发展成熟的理论医学。所以,在我国,从未出现向欧洲那样传染病造成死亡上千万人的悲剧,SARS期间,中医药的优异表现同样引起世人瞩目。
世界上有四大类药:化学药、植物药、生物药、中药。前三类是“辨病”使用的,惟有中药是“辨证”使用的。不能把中药降低为植物药,更不能把植化当成现代化。
贾谦认为,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必须坚持中医特色,不能让中医药跟在西医药、植物药后面跑,否则中医药只能是二流的西医药,我们将永远赶不上人家,我们的中医药将永远难以国际化。西方国家没有中医药,周边国家中医药水平远不及我们。要说与国际接轨,中医药的“轨”必须由我们制定,然后向国际铺轨,由他们向我们接轨。
于今天闭幕的“2005首届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化高峰论坛”,由中国中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盟中国中医药委员会主办,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中国分会指导,中国日报社北京世纪环宇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协办。来自海内外传统医药界的官员、专家、知名医院和医药企业参加了本次论坛。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