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城镇水务关键在技术
  • 国际要闻:架起科技与公众的桥梁
  • 未来在我们手中
  • 李政道:借鉴科技历史 把握创新机遇
  • 自主创新呼唤配套政策和环境
  • 人类生存最危机的11个难题
  • 自主创新为巴西经济再添活力
  • 高速公路成为美国制造业的仓库
  • 从耕作开始的创新革命
  • 风电将给中国能源多大的惊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大协作构筑起神舟飞天路

    在沈阳市一家名叫“航天新光”的公司里,现年59岁的第四研究室主任曾宪琪因为神舟六号的飞天成功,这些天特别高兴。
     
      曾宪琪和同事们为神舟飞船提供的各舱段间“分离连接机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件。然而这位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的科技人员,却不属于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系统。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仅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就有12万多个元器件。“很多部件我们根本不知道它来自哪家工厂……”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指出,在单项技术有差距的情况下,中国航天人正是通过各系统各环节的大协作和科学的资源整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系统工程 

      “航天是个系统工程,不能靠我一个人,要靠一大堆人。”钱学森在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时说过的这句话,神舟飞船系统顾问戚发轫仍然记忆犹新。 

      戚发轫回忆说,当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时,全国先后有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制造和试验研制出的专用仪器、设备超过10万多种…… 

      早已把“系统”概念溶入血液的中国航天人,在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面临的更是一个前所未有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当今世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