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城镇水务关键在技术
  • 大协作构筑起神舟飞天路
  • 农林植物也能替代石油
  • 加紧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 高新技术的源泉,自主创新的摇篮
  • 载人航天: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
  • 从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看今日创新
  • 四大公司为何争与美国在线谈恋爱
  • 技术做剑锐意进取—AMD的创新与发展
  • 风电将给中国能源多大的惊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新理念为企业造就软件人才

    bsp;

      余丹同学在他的《科技时代呼唤数字艺术》的文章中这样描述:“2002年,全球以动画、游戏、电影、广告、宽带多媒体等数字艺术形式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23.93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610.32亿美元。2003年,我进入北大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开始在艺术与科技的综合学习中,探寻中国数字艺术产业化和国际化道路。今天我学习她,明天我将建设她,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拥有中国自己的数字内容产业将不再是梦想。” 

      的确,在欧、美、日、韩各国凭借着动画、漫画和游戏的实力争霸国际动漫市场的今天,面对着2005年全国数字电视的普及,带给人们新视觉冲击的数字内容亟待实现的现实,软件学院无疑是先行一步,在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急需人才之际,给像余丹这样有志于追求“中国数字艺术最高境界———民族化”的同学搭建了一个追求梦想的舞台。 

      聘请“大师”引来优质资源 

      2003年,当北大软件学院的数字艺术系成立之时,因为好莱坞著名的动画导演布里斯托·贝奇女士的加盟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位数字艺术系的首任系主任,是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评委,她参与导演的《加菲猫》家喻户晓。 

      现在加拿大著名的谢尔丹学院计算机数字艺术、动画和新媒体设计专业的创始人罗宾·金接替了贝奇系主任的角色。从建院到现在,软件学院共聘请了7位系主任,其中6位是外籍专家,他们多数来自跨国企业。电子服务系的系主任童缙博士曾任IBM大中华区CTO(首席技术官),贝尔实验室的技术总监张德昭担任了网络与通讯系的系主任,软件技术系的系主任由微软的高级架构师凌晓宁博士担任,嵌入式系统系的系主任是摩托罗拉驻新加坡软件开发中心的柳翔博士……,在软件学院采访,记者听到了这一个个“大师级”人物不凡的经历。 

      为什么要聘“大师”来做系主任。软件学院陈钟院长说,因为我们的办学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校企结合的一流的师资队伍。这些系主任和我们聘请的国际顾问及专业顾问,既是业界的领导者,又是人才的需求者,他们对跨国企业的科技前沿动态了如指掌,也最清楚跨国公司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所以能更好地把握专业方向的设置,并组织起与领域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和科研。这样就不会担心培养出来的人企业用不上,因为学生在修学分时就已经为进入企业预热。更重要的是他们引来了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如:童缙博士,就邀请了18位IBM的资深专家,开出了8门与领域需求密切结合的高难度的课程;凌晓宁博士,将微软的技术案例作为教学案例,用微软的技术和实际工程项目组织了精品课程;罗宾·金教授汇集了高比例的外籍教师,全部采用英语教学成为数字艺术系的最大特点。目前在软件学院已有70%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而在与著名企业合建实验室、引进捐助设备、搭建开发平台的过程中,这些大师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师们讲课的风格也各有千秋,深受学生喜爱。童缙的课讲得通俗易懂,他将自己的业界经历融入其中,使同学们充满了兴趣。他还在北大最受尊敬的十佳教师评选中榜上有名;张德昭基本用英文讲课,虽然有点难度,但同学们已逐渐适应。对同学们来说,他们更像教练员和指导员,既把研究领域最前沿的东西引进教学,也带来了新鲜的培养方式,比如他们更侧重案例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收益最大的地方。”软件学院白志强副院长评价道。 

      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外籍教授的呢?孔令博同学说,那一节节生动而不乏深刻的大师授课令人神往和值得回味,潘爱民、柳翔、耿素云、张德昭……,每一位教师都用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的功底征服了学生的心,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位老师又都用自己开放的心态激起了学生勇于开拓、不畏挑战的上进精神,使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以提升,还拥有了可以激励一生的坚定信念。 

      个性化培养益于职业发展 

      每当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对软件学院的同学来说,第一件头等大事就是选课了。有同学把其形容为参加一个丰盛的西方自助餐派对。在开放日里,学校为25个专业方向的同学提供了140多门课程供选择。虽然5∶1的选课范围很宽,但能选准自己喜欢且符合职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确须反复斟酌。而老师们也不轻松,试讲过程对老师就是一种竞争。如果在试讲时吸引不了同学,即使学生选中这门课也会被退掉。 

      同学们所以要选课,是因为软件学院设计了一套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杨院士介绍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历背景、个人爱好、职业需求来选择课程,并且通过灵活的专业教育学分制,设计出每个人的教学体系。这种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的创造力。 

      伴随着新型课程体系的建立,人事制度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着。“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能讲什么课,学校就开什么课,即使知识老化,课程也一成不变,而且学校里也鲜见有工程设计及实施经验的教师,这样的师傅又怎能带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徒弟。而现在,软件学院的教学体制变了,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我们采取教师结构的4、4、2制。即教师中的20%来自北大教师,发挥北大基础课教学的优势;40%的专职教师,来自全球聘任,由那些既从事过学术研究又在工业界有着多年开发经验的资深专家,来讲授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还有40%是兼职教师,通过系主任从工业界邀请,讲授部分专业课和领域知识课程。”陈院长说。 

      在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背后,软件学院将着眼点更多地落在了学生的职业规划上。正如陈钟院长所说,这样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好的选择。为职业生涯而设计每个人的学习体系,对有从业经历的同学来说,好像如鱼得水。电子服务系的王福同学在外企工作的一段经历使他看好电子服务系的就业前景。一次,他被派到一个上万人的国有铸造厂安装设备。那里的流水线是世界一流的,可是整个工厂的管理和办公系统却没有几台PC,更没有联网。为了一张安装图纸,他不得不去外面的网吧下载,然后找个地方打印,本来半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浪费了半天时间。“在某种程度上,电子服务的落后,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瓶颈。所以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他在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在一个“解决方案的设计者”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课程。“其中有的课程,在我走入工作岗位后,马上能显示它的价值,另外一些课,在我以后转型做设计者时,也能发挥作用”。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选课的过程却未必那么轻松。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造成他们职业规划能力的欠缺。而入学的职业教育,在选课时老师对专业方向、人才需求及就业岗位的详细讲解,以及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会使他们尽快补上这一课,使自己的职业规划逐渐清晰起来。 

      “我们的课程改革将向提供套餐式服务的形式发展,以有利于同学们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更有效地选择课程”。白志强副院长说。 

      解决软件人才滞后现象 

      4年前,在软件人才短缺的呼声迭起之时,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审时度势,联合批准国内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当时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软件人才短缺的主要根源是软件教育体制调整的速度落后于软件产业发展的速度,教材陈旧,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从根本上解决软件人才培养的滞后现象,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的人才,是国家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初衷,也是北大软件学院努力探索的方向。对此,杨院士用一个更通俗的解释就是“削掉人才进入企业的门槛”。 

      她说,以往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需要一两年的适应过程,这相当于一个“门槛”。软件学院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与社会紧密结合,等于把这个“门槛”直接削掉了,将来走出校门的学生,可以直接很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 

      为了削掉这个门槛,软件学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完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后,就进入了8—10个月较长的企业实习期。软件学院与206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1627个实习岗位,IBM、微软、Intel、Motorola、联想、方正、中软、华为等36家著名企业更成为学院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前,由企业列出实习题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报名实习岗位,通过双向选择经面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企业实习。实习的过程是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企业研发的过程。通过实习,同学们接触到了有应用价值的课题,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文化,组织管理能力、项目开发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有的甚至取得了研发成果。 

      现在已进入北大信息学院读博士的钟浩同学,在中科院计算所实习期间制作的软件,被应用到该所承担的基因研究信息化的课题中,并提交了国际会议论文;张继东同学是在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实习,他制作的一个小模块已被应用到该院承担的灾害预报系统中,现在他已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博。 

      朱焰冰同学在Intel实习仅一两个月就被内定为企业员工,并作了项目组长。像朱焰冰这样通过实习找到了就业机会的同学约有30%之多。“这些学生聪明、好学,来了就能上手。”负责学生工作的白志强副院长经常会听到实习企业对学生较高的评价。花旗银行因看好学生的素质,实习不久就与9名同学签订了就业合同。 

      “不是学生没有就业岗位,而是他们在挑选更好的就业机会。”杨院士欣慰的心情溢于言表。 

      白副院长还告诉记者两个10%的数字。走出软件学院的毕业生,月工资上万元的已占到10%。留京的100名毕业生,贷款买房的也有10%之多。尽管4万元的学费,价格不菲,“但是工作第一年学费就赚回来了。”白副院长给记者算着账。这也应验了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对软件学院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们是为人力资源投资,将来到社会上得到回报。 

      培养方向和人才质量满足了产业的需求,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生就业前景看好,学校办学进入了良性循环,近几年软件学院第一志愿报考率节节攀升,2005年已进入北大第一志愿报考院系的第5名。 

      “创新需要追求,创新需要勇气,我们走出来了。”杨院士的话意义深远。 

      ■相关新闻 

      在今年的教师节之日,第五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国务委员陈至立为获奖教师代表颁奖。此次共评出三个特等奖,五十九个一等奖和五百三十七个二等奖。据介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同于国家科技奖励,都是根据国务院有关条例设立的国家级奖项,每四年评一次。教育部从一九八九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活动,今年已是第五届。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