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未投产时,宝钢就引进了日本新日铁先进的管理软件,与宝钢的情况相结合,形成宝钢自己的管理模式。他们突破“国企办社会”的陈旧体制,坚持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从1988年宝钢就坚持精简定员,每年至少减去2000人,打破延用多年的等级工资制,摸索出“岗效薪级工资制”,在国企中首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减员还增效。1995年宝钢提出CS工程,全面增强职工让用户满意观念和市场观念,“要好钢,找宝钢”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在用户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2000年,宝钢引入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实施ESI(系统创新)工程,率先在产销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引入6б管理工具,开展精益运营的试点,推出价值链管理以及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举措。20年的努力,宝钢已经成为对外实行社会化大协作,对内实行“集中一贯管理”。
管理的创新引领技术的创新,从而保持竞争的优势。“产销研”与“产学研”并举,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齐抓。优秀的员工送往国外企业培训,参加国际会议。通过普通工人———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这一平台,扶持技能工人“登高”。在宝钢有令国外专家折服的工程师王育华,获得53项专利的汽车电器修理工孔利明,第一个走上国际论坛的宝钢工人杜国华,实现专利技术返销的傅方中和施卫忠。在宝钢学习新技术,吸收新技术,创造新技术蔚然成风,形成“我要发明专利、我能发明专利、我有发明专利”的创新热潮。20年里宝钢结束了中国钢铁工业只能提供汽车内部用材的历史;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冰箱面板的垄断;用三个月时间让中国人用上了自己的钢制易拉罐;显像管荫罩网板,这一钢铁极品中的极品被宝钢的科研人员突破。在航空航天,汽车用材,输油,输气管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宝钢都可以与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同台竞争。20年的积累,宝钢实现了从一家引进技术最多、装备水平最高的大型钢铁企业发展为创新能力最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的全国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的飞跃。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已是新的起点,向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强迈进才是新的目标,走上高速发展轨道的宝钢,未来一片绮丽。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