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蓝色天空计划抢占科技高地
  • 美国开始在地下种植制药用转基因作物
  • 我国生物材料科技前进的脚步
  • 韩国计划实行因特网实名制
  • 建设和谐社会的倍增器
  • 天津:发展与节约双赢
  • 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井下无电源通风排水
  • 西藏掀起第四次建设浪潮
  • 报废汽车的零件怎样再利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中国要有种质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种质资源拥有国并不能从利用国获得任何利益。想想看,20世纪90年代初期,赤霉病每年给美国小麦产业造成高达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后来,人家利用我们的“苏麦3号”,一下就解决了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危害,可它的老祖宗却一点也没受益。 

      按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国家对WTO《关于贸易方面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解释,可以通过对种质资源中的某个基因进行标记或克隆而获得专利权或知识产权。由此可见,拥有种质资源与拥有其“知识产权”或“专利权”具有本质区别,只有后者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发掘和利用新基因,已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的方向。一份种质资源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携带优异基因。一个新基因的发现和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这方面,美国大豆产业就是一个证明。美国先后从中国大豆基因资源中发现了抗孢囊线虫基因、抗根腐病基因、耐渍基因和高产基因,并利用这些基因培育出新品种,使其由原来的大豆进口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据国际机构统计和预测,到20l0年,“以资源为基础,以基因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仅作物种子的收入就达3000亿美元,相关农产品的总收入将达3万亿美元。 

      诚然,作物种质资源创新需要注重高效率。一要突出传统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综合利用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使高效种质创新出现新飞跃。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蚜虫和赤霉病先后成为美国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虫害,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通过应用高效种质创新技术,仅仅分别用五六年时间,就创造出了一批抗病虫的小麦新种质,并培育出了新品种。二要突出多个优异基因的聚合。一些发达国家无一不把高产、优质、多抗等聚合一起,以便为种子产业化提供物质基础。美国就从热带玉米杂交种衍生材料中选到抗玉米小斑、灰斑和粒腐病的三抗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超过目前最好的商品杂交种。日本为了讨好消费者对优质米的需求,也创造出优异基因培育出丰产、好吃的大米饭。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种质资源研究计划出现大型化和国际化走向。发达国家投巨资进行一些作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2003年启动了一个为期12年的“全球作物遗传多样性挑战计划”,预计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为深入开展种质资源的大规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就连曾被“掠夺”的印度香米基因资源,在每年损失3亿美元事件的发生后,如今,印度政府也开始投入40余亿美元,对本国保存的34万余份作物和草药基因资源构建出指纹图谱,进行主权保护。 

      这些严峻的事实都不允许我们沾沾自喜。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那是过往的事实。如今,我们是种质资源大国,并非知识产权大国。没有知识产权,就等于“拿了就白拿”。如果等到人家拿了我们的东西做成了高价产品再卖给我们时,悔之已晚。要想在种质资源上占有主动权,我们千万不能在种质资源大国的功劳薄上睡大觉,唯一的办法,是迎头赶上,尽早掌握种质资源的“知识产权”。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