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6月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午餐会的特殊氛围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以其材料工程学专家的独特视角,对“物尽其用”一词作了精妙的解读,即席阐明了各行各业高效、低耗以及在全社会提倡合理适度消费对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
徐匡迪表示,我是搞材料工程的,本学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努力做到“物尽其用”。这里的关键词是“尽”,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正确选择材料,既不能小材大用,也不能高材低用。第二,是依其不同的“服役工作环境”选定相应的材料,使用料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第三,就是充分利用每一寸材料,尽量减少施工中“边角料”的产生,这样才能达到材料的最佳性价比。高材低用,大材小用,不仅是材料设计与选择的大忌,而且违反工程伦理。他强调,“不能因为业主有钱,不怕浪费,就照他的意思去选材,这有违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也是对资源的浪费”。由此他得出结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伦理基础。
徐匡迪指出,优化产业结构是最大的节约。国家应明确制定环保与资源消耗的技术门槛,停止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在这一点上,东部地区尤其要先行。产业体系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无论有多少困难都必须迎难而上。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