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谈到各行各业都要高效、低耗时,徐匡迪以建筑和汽车这两个高消耗资源的领域为例指出,这两大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钢铁、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电子设备等约14个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各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的引领行业和支柱。我国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从建筑业来看,目前我国建筑物在隔热、采光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设计中应大力研究改进隔热、采光的途径,并尽量利用太阳能以节约能源。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在设计施工中都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简洁实用,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并与生态环境相适应。比如地铁车站就不用修得富丽堂皇。他进一步说到汽车:汽车是最方便的出行机动工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以及交通运输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大量发展汽车,除生产过程要消耗钢铁、玻璃、塑料等材料外,在使用中,停车场、公路要占土地资源,行驶要消耗汽油、柴油等燃料。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发展节约型公共交通体系,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节约。同时还须大力提高汽车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单车油耗。
徐匡迪特别强调了在全社会提倡合理适度消费的重要性:据计算,如果全国都采用节能灯,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他由此发问,为什么我们不花点建电厂的钱来开发、补贴和推广节电产品?大城市的空调和冰箱耗电量十分巨大,而不同产品的耗电有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不尽快立法淘汰陈旧高耗的设备?为什么不号召人们使用省油省钱的小型汽车,而要大肆推广高级车?这说明产业部门、人民大众、社会舆论都还需要确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例如,空调不是温度开得越低越好,暖气不是放得越高越好,照明不是越亮越好;不要片面追求小轿车的普及率,城市交通仍然要以公交为主。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人家有钱爱花,无法禁止,还可促进发展。我认为你有花钱的自由,但没有随意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力。浪费的行为应当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鄙视,并被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
徐匡迪还就在场听众所提“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作用”、“新能源动力汽车”和“全球化环境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作了精彩的解答。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