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钢铁工业开始由大变强
  • 为了健康——保持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能防癌
  • 武汉光谷形成我国最大激光产业群
  • 美在《科学》杂志上提出125个科学天问
  • 新科技正改变传统制茶业
  • 评论: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 薄熙来:保护知识产权对软件业发展至关重要
  • 徐匡迪:优化产业结构是最大的节约
  • 以色列欲打造水技术大国
  • 追问当代科学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五大问题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英科学家提出应对化学污染的措施

    上,因而直接暴露在了被污染的空气中。” 

      现有的危险空气污染紧急事件的指导方针,是推荐人们就地寻求保护,但逃离危险地点却是人的本能。金拉说:“尽管有专家的建议,全世界很多化学污染事件还是采取了疏散的办法。因为目前很多建议都是理论上的,所以紧急救助人员并不严格按指导意见去做———他们不完全相信它。现在我们有了一手的事实证据,也许它将使工作人员的观念开始转变。” 

      剑桥大学职业与环境医学专家彼得•巴克斯特为这篇论文配发了一篇评论。他说:“留在室内或暴露在室外的后果,还会因为建筑物的密封性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根据这一研究,就地避难比疏散更安全。”他还认为,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在冬天的深夜疏散会显得更困难。“被疏散者报告的症状是烟尘引起的身体影响和疏散引起的心理影响相结合的产物。感觉上的病态与身体上的病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金拉表示,紧闭门窗就能将化学污染物减少90%,如果再使用湿毛巾或湿报纸堵住缝隙,污染物将减少98%。当然,研究人员也表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疏散则是更好的办法。 

      可见,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制订的预案做得是否细致,是否适用于多种具体情况。如果平时能做好知识宣传工作,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能避免产生恐慌,更快地恢复社会秩序。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