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号”到了海底13000英尺。多年的潜水经历,使我比较了解海洋的变化。
记者: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与海洋息息相关吗?哪怕是在内陆?如何培养对大海的感情?
西:曾经有一位澳大利亚女记者问我,她不吃海鲜、不游泳、不坐船,即便海洋干涸了、整个海洋都消失了,都与她没有关系。很多人认为海洋那么大,应该很经折腾,什么脏东西放进去很快就会被稀释。谁需要海洋?
实际上,海洋的蓝色海浪主宰着地球,环抱着岛屿和大陆,主宰着气候、天气的变化和整个人类的生活。从阳光普照的海洋表面到最深最黑的海表7英里以下,这里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的蓝色家园。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陆地的各占一半,但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类的行为深刻影响了海洋。每次科学家潜入海底都能发现新的种、科、纲。如果你像开车一样开着潜水艇在海底转,你见过那么多奇妙的景象和生物,你就会在乎了,就会对海洋有很深的感情。
不是在餐盘里看到海鲜,而是在海洋里
记者:您对现在全球海洋的情况乐观吗?
西:我潜水的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纯净的海,能发现好奇且毫无惧色的鱼;在此之前,它们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但现在,这些都因为全球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而毁掉了。其实人类污染海洋最终有害于人类的身体,对大海生物捕捞过度最终会没有什么可吃。1950年以来的半个世纪,鲨鱼种群的数量下降了90%。1953年我听说过食人鲨的传说。但现在恐怕吃鲨鱼的人要比吃人的鲨鱼多。
因为对海洋的漠视,人类肆无忌惮地污染海洋,向海洋排放一切废弃物,海洋的生态系统开始报警,海洋生态危机已经逐步出现。因为现在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用水矛盾,很多河流因为建坝、沿途利用等原因不能流入大海,对近海的生物影响很大。因为栖息地遭到破坏,斑海豹、白海豚、海龟等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急速下降;一些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鱼类体内的重金属和农药累积越来越多。因为人类的口腹之欲,鲸鱼和鲨鱼被人类残酷地猎杀;而且现在很多捕捞方法是破坏式的,只取所需要的物种,殃及其他物种。美国、挪威很多地方经常有海狮被拖拉式捕鱼船的渔网挂住。如果他们了解这些物种的价值,就不会因为一点点小利而去破坏它们。消费者应该不要选择这些使用深海拖网方法采集的海产品,而是消费用可持续方法捕捞的海洋生物。
记者:那需要我们了解海洋的重要和脆弱。
西:我们同样应该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方式保护生物。各大洲大概有12%的面积建立了保护区。2002年的约翰内斯堡会议确立的目标是2012年海洋保护区的面积差不多等同于陆地保护区的面积。现在只有1%的海洋被保护了起来,离那个目标还很远。
记者:听说您带着小卡片,在吃饭时告诉大家吃什么对海洋影响最小,吃什么影响最大?
西:是的,因为现在资源太紧张,而且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体内经常聚集了很多污染物,白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我们要改变生活方式——尽量选择鸭子、鲤鱼等食物链上的低等生物,而不是食物链顶端的高等生物。我是个乐观的人,如果每个人都作出努力,一定会看到结果的。我们50年后再相会,看看地球能不能恢复生态系统。
很多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中国
记者:您1973年作为科学家来过中国,您怎么看中国和中国的海洋?
西:我一生都在寻找一种平衡,人与海洋的平衡。人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比如土地、水。我出生时地球只有20亿人;1980年我第二次来中国的时候全球有40亿人,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现在地球有60多亿人,地球还是那么大,资源只有那么多。就像陆地野生动物资源是有限的一样,海洋的野生动物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全部的人口需要。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保障海洋的健康。中国人口那么多,很多解决问题的答案都在中国。1973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水产业大为赞叹,养虾养蟹等等。可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