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我国海洋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测2015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可达22000亿元人民币,海洋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由2%增加到5%左右,海洋科技进步在海洋经济中的贡献率,应达60%左右,海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海洋科技进步;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可为发展我国高新海洋产业注入活力。
三、为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提供急需技术支持 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临海产业群崛起,我国沿海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海洋生态问题。据资料透露,近海的重要经济鱼虾贝类产卵场和育肥场被污染面积达80%以上,许多滩涂及浅海养殖区出现老化和退化现象,赤潮、病毒和其他海上污染事件频发,经济损失严重。研究海洋环境和生物容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上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海洋科技进步可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提供急需技术支持,还可带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污染控制、治理技术产品等海洋环境产业的发展。
四、为国家的海洋主体工作服务和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海洋主体工作——海洋综合管理已逐步深入,通过对海洋自然条件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促进海洋可再生资源生产力的提高,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基础;通过海洋监测、监视、规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划,以及通过理论方法、先进的海洋技术对海洋环境和资源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域功能规划、保护规划;研究适合我国海洋综合管理的理论、框架、法律制度和模式,以及参与国际一切海洋事务等都离不开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强有力的支持。
五、为国家海洋科技研究地位奠定基础 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涉及国家利益中的民族生存、-承认、经济收益、主导地位、知识产权、世界贡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门对海洋科学研究问题做出了各种规定,作为世界海洋大国,我们应该重视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这是责无旁贷的。况且我国相邻的边缘海对我国大陆气候变化,我国管辖海域的生态环境,以及国家安全有重要影响,应加强研究。此外,适度参与一些全球性海洋科学研究项目,为世界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自主进行一些必要的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体现大国地位,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的特殊利益。
我国海洋科技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我国海洋科学技术,近20年在国家与各部委先后设立海洋领域的重大项目和国家专项的推动下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教学体系。发展学科交叉渗透进一步深入,并产生了许多边缘和交叉学科,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科学学科体系。随着研究的手段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化学等海洋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些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诸如:海浪谱和数值预报、陆架环流理论、海浪和潮汐潮流的预报、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海冰数值预报、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人工养殖海带及对虾增殖、扇贝引种驯化、藻类蛋白提取技术、古海洋学、海洋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皆处于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现在,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区域也从以前的以近海为主,逐步地向深海大洋和极地海域扩展。研究的内容也紧紧围绕着资源、环境和气候等这些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而展开。在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地质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属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优先领域,并在世界同类研究中也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和鲜明特色。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水平虽然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总体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至少在十年以上,研究视野还大多局限在近海区域,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几乎空白,这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及在国际上该领域应有的地位,还很不相称。
二、存在问题 对海洋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海洋科学的基础工作相对较薄弱,缺乏海上调查、监测的基础资料和长期的断面连续观测;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的技术装备落后,影响海洋资料的获取;海洋科学考察船老化现象严重,且装备较落后;海洋科学调查、分析、测试等手段欠先进;海洋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海洋科研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储备低,总体水平不高,学科影响力小;海洋信息系统基础薄弱,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海洋研究设备、海洋监测调查资料等的共享程度不够;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品开发程度不够;海洋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程度不高。
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决策层对我国需要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不足;国家对海洋科技资金投入太少;海洋科技的管理还不够科学、先进。
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思路
21世纪初,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海洋科学技术,就要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规划,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国家海洋利益、国防安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综合管理等海洋主体工作,部署海洋科技工作。其发展思路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海洋权益、增加海洋财富、保护海洋健康、保证海上安全,推动海洋科技发展为原则;以海洋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高新技术、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开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近海海洋学问题和具有全球意义的深海、极地海洋学问题的创新和整合研究,建立和发展我国完整的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科学技术体系,加速实现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业务化,为我国海洋事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围绕“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十个字,切实贯彻执行科技兴海战略,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海洋科技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体系,不断提高海洋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为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提高海洋管理主体工作的技术支撑水平,以及海洋公益服务水平。
“十一五”目标:深化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研究,在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整合、海洋界面过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减灾防灾的基础理论等研究,以及海洋管理主体工作技术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若干个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批科技兴海示范工程和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业务化;并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海洋科技优秀人才和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研究人才,为赶超世界海洋科技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后目标:开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学问题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大洋和极地海洋学问题的创新和整合研究,建立和发展我国完整的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科学体系,力争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使我国的海洋科技总体水平应达到2010年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业务化和其他实际应用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左右。海洋勘探开发技术达到2010年的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生物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的某些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建立健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基础和技术体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提供满足现实和未来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海洋经济及沿海地区发展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条件,并为我国在国际海洋环境斗争中提供科技保障。海洋环境预报的总体水平达到2010年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预报项目接近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建成我国大比例尺(1∶5万、1∶10万)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中国数字海洋”工程基础,为我国海洋开发、管理和国防建设提供高效的海洋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岳夫)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