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1月22日电 经过了297个日日夜夜,跨越了3大洋,航程达43230海里的“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今天顺利完成我国首次大洋环球科考任务。上午10点,在汽笛的长鸣声中,它徐徐驶入青岛团岛码头,回到当初的出发之地。
离开欢腾的狭长码头,记者登上舷梯,钻入位于甲板下一层的船上食堂。
这间不足50平方米的低矮房间,如今被临时布置成一个“环球科考成果展览厅”。跨进门槛的第一眼,记者就被饭桌上摆放的一大块黄褐色“石头”所吸引。
原来它就是“传说”中神奇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找寻热液硫化物是此次环球科考三大预定目标之一,但名气如此之大的它,长相居然如此“丑陋”。
“这块硫化物样品重48公斤,在此次环球科考之前,我国从来没有凭借自己的仪器获得过这么大块的样品。”一位热心的科考队员义务给记者普及科学知识。
热液硫化物是一种含有铜、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的重要矿产资源。它的形成是由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受地壳深处热源加热,溶解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的烟雾状喷发物冷凝而成的,俗称“黑烟囱”。
这些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宝贵的海底矿藏,而且其周围高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