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洋一号”12月19日电 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的科学家根据探测数据初步断定,在西南印度洋脊中段存在着一处规模较大的热液活动区。
早在11月30日,“大洋一号”在这一区域采集到的海水物理数据就显示,深度2400米至2800米的深水区域表现出惊人异常。第二天,在相同地点,仪器测到这种异常表现得更为强烈。遗憾的是,在“大洋一号”最终离开这一区域之前,电视抓斗并没有看到活的热液喷口,也没有采集到热液硫化物样本。因此科学家当时并未轻易确定这里有热液活动。直到12月14日,在已知的KAIREI热液活动区,他们用相同仪器得到了可以参照的数据,才推断这片未知区域内也存在热液活动。
探测数据来自于MAPR热液柱探测仪。这种探测海水浊度的设备,是国际上寻找热液活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海底热液活动喷口往往只有几米粗,一个热液区通常也只有几十米方圆,但烟囱状的喷口却能造成高四五百米、面积几平方公里、蘑菇云般的浊度异常区。在全球长达6万公里的洋中脊上寻找浊度异常,为科学家顺藤摸瓜找到热液喷口增加了更大可能性。
“大洋一号”美方首席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美籍华人林间教授率领的小组,在KAIREI热液区2500米深的海底附近,测到海水浊度比正常值高出12个毫伏左右,最高达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