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路上,他看到了太多的人生活在贫穷和饥饿边缘,内心起伏不定,想做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一夜,在纳米比亚举目无人的沙漠中,他思索着,突然一个念头闪现,他兴奋地跳了起来,仿佛找到了所有问题的办法———他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人类居住的环境中!他立即决定回国,参与-。他返校后,参加了竞选大学的学生会会长。
接着,海斯遇到一位对他一生很重要的人———盖洛德·纳尔逊。当时这位美国国会议员想在大学就环境问题组织一场辩论会,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便问当时在哈佛大学的海斯,愿不愿意放弃一年的学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海斯欣然同意。在深入工作后他发现,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应对大学生,更应对社区等社会不同层面深入开展,由此,他决定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
说到这里,海斯先生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互联网上一直说自己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实际上,他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工商学院和法学院,随后才到哈佛大学法学和-学院,但只读了两个半月。
1969年毕业后,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88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环保教育最好从娃娃抓起
海斯认为,以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几乎为“零”。比如他的家乡华盛顿州的一个小村落是造纸的,几乎每天早上起来他都会嗓子痛,而那时却没有人提出异议。现在,人们对当时的习以为常已无法忍受,这就是一种进步。
在30多年的环保历程中,他认为最满意的环保运动是保护大熊猫,最困难的是解决臭氧层破坏问题。
他认为,近30年来,发达国家的环境虽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如大气、水和人们的健康,但却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了很多“污染工业”。如有些欧洲国家虽对有些有毒的工业物质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却把这些物质装桶运到非洲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这次发生海啸时,这些桶被打翻,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海斯认为,环保宣传最好的方式是从娃娃抓起。1990年,美国人开始在屋外设置废品回收站,就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首先,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循环利用,再让孩子们的言行影响家长。家长为了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就会积极响应,于是社区成功地在每家每户都设立了回收点,还定期抽查和评比。
他说,当然,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需要不同模式。不能光靠政府和社区,还需要媒体、学校多管齐下才有成效。而且,“注重地球环境保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每一天都要给地球过生日。”
科学需要良策作指导
作为一个美国人,海斯认为,美国没有参与签订《京都议定书》,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回避”态度不是好事情。美国的很多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是与政府唱反调的,如加利福尼亚的州长施瓦辛格,虽然也是共和党人,但已率先从加州的角度签订了《京都议定书》,随之海斯先生现在所在的华盛顿州也加入其中,目前已有100多个美国城市加入,根本不在乎政府的“不作为”和“反作为”主张。
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英国大气化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在看到美国宇宙飞船从太空中发回的第一张记录着深蓝色美丽地球的照片时,十分震撼,于是提出“地球是一个生命体”,即地球生命像人一样是有机体,可以自我调节。海斯先生十分欣赏这个极富诗意的说法。
但他对于洛夫洛克进一步提出的“盖雅假说”却不能苟同。该假说扩大了地球是有机体的概念,具体说:即使地球上所有的原子弹-了,上面的生命也不会灭绝,只要有那些简单的微生物存在,复杂的动物包括人类还将会重现地球。
科学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伦理是判断对事情认识的对与错。海斯认为,如果对科学没有好的指导,恐怕对人类就是灾难。所以人类需要好的科学方法,更需要好的决策。
愿到北大做学生
多年前,海斯先生曾来华,当时他还没听说中国有非政府环保组织(NGO),而此次中国之行,是应中国的NGO之邀。他欣喜地感到,中国已有了很多草根组织和越来越多的青年环保志愿者。
他行程中有一站,是在北京大学就“环境恶化的原因和我们能为环境作些什么”做主题演讲。面对北大的莘莘学子,他表示,“如果生命再有选择,我愿活在21岁,到北京大学做一名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于中国的环保事业。”
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今有两个国家最重要:中国和美国,它们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而身为这两个国家的年轻人,他们的言行对全球的未来都会产生影响,因为几乎所有的社会变革都是由年轻人推动的。
对于中国的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海斯建议,目前中国应注意提高能源效率的利用,同时在节能方面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手段,如制定一些燃油税等。另外,他提倡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最后,他说,发达国家由于生活水平高,人们已有了舒适的住房、良好教育和健康保险等,从而会更加关心环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也许人们会更多地优先考虑提高生活质量,也就是说,等有了钱才会关心环境问题。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面临着怎样既快速提高经济水平,又快速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实际上,中国正在做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把经济发展上去,同时把二氧化碳排放缩减下去,这种双赢的局面将会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作出先锋带头作用。
背景资料:世界地球日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当时在美国爆发了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从此,这一天被命名为地球日。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并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此后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为140多个国家共同的环保纪念日。
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丹尼斯·海斯被誉为“地球日之父”。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多项奖项,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2000年又被著名的美国《时代周刊》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华凌)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