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团城保持更多的水,这说明当时的设计思想是非常先进的。”
涵洞有助于调节团城土壤的含水量,有利于古树的生长。科研人员也从中找出了白皮松枝杈死亡的原因,采取了与古人设计思想相吻合的补救措施。
涵洞坍塌以后,使团城的集水和排水都受到了阻碍,水不能很快排下去,多余的水会泡烂树根。由于砖头塌了但不能把地面换了,在复原时,工作人员就换了一个水泥圆管,稍微高出这个井,还按照原来的高度将它镶嵌进去,将它封堵以后,白皮松就依然又恢复了青春活力。
古人设计的团城,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把大量的雨水资源保留下来。专家测得在团城即使是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也不会形成径流,雨水都会渗到地下。
如今降在城市里的雨水,90%以上从下水道排走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每年北京要白白流掉6~7亿吨雨水,而设计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只能给北京带来1~2亿吨水。 李嘉乐表示,古代的这种做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北京是个缺水的地方,团城这种办法既满足了树的需要,又能够充分利用降水。北京现在是种了很多树、草,结果是人工去浇水,而让很多雨水从陆上流走,最后还要修很多的下水道把水排走,古代的这些技术,我们完全应该继承。
行走在中山公园的游客,或许只注意到这片古柏的茂盛,实际上地面铺装的材料就是李嘉乐先生提议,仿照团城倒梯形砖制造的。李嘉乐说:“这个材料虽然不是粘土砖,是混凝土做的。但它有一个斜面,下面积比上面积收了一点,铺上以后就会留出一个通气的孔道,另外衬砌材料在水泥砂浆里加了30%的粗锯末,这样可以使它透水透气。”
汲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在今天变得越来越有意义。近年来在城市园林建设和小区建设上,用上了透水、透气、防滑、脚感舒适的地砖,正逐步淘汰旧式地面铺装材料,为人们的生活营造一个舒适环境。
人们如果要把团城这种方式利用下来的话,不要将雨水排到污水管里,而是排到收集雨水的地方去,然后补给地下水以用来补给植物,同时它还能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对北京的生态平衡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我们这代人计算不出来,但将来几代人会意识到其重要性的。
小小的团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假日的享受,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智慧的雨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正逐渐被人们重视。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要利用雨水资源。2003年4月,北京市出台规定,所有的新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续完)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