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率高的地方,使光能大部分消失于大气层中,导致地面附近空气变冷,不断下沉、蔓延,从而破坏了积云成雨的条件,使降雨的概率大大降低。森林植被多的地方,地表反射率低,降雨量高,森林植稀少的地方,地表反射率高,降雨量低,即是与此有关。
森林植被影响成云降雨的另一个原因,与生物核有关。植物的枝叶腐烂以后,其生物核仍然存在,颗粒微小的生物核飘浮在地表的上空。当水蒸气到来以后,常常附着在生物核上,以生物核为核心不断积聚,最后形成比较大的水珠,从空中跌落下来,形成降雨。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生物核多,容易成云降雨;森林植被稀疏和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由于缺乏生物核 ,即使有了水蒸汽,也不容易形成云,出现降雨。这种雨滴形成过程需要生物核,与露水附着在植物叶片上相似,其道理是相同的
森林影响成云降雨的说法,是国外科学家在60-70年代提出来的。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对全新世的初期,即距今7000-5000年的时候,地球出现了高温期,大量的冰壳融化,水能源特别充沛。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所反映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情况。这个时期也正是人类文明大发展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此后气候转向干旱,特别是距今3000年以后,干旱不断加剧,其间虽有小波动,然而却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据研究,当今的降雨量只有全新世初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全球气候的干旱化,与森林覆盖度的减少有关。在全新世初期,地球上的生物出现了大繁荣,现在所见到的森林树木,当时均已出现。在全新世中期,特别是距今3000年以后,人类普遍地掌握了铁器。在铁器出现以后,人们大量地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正如恩格斯所说:“铁使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大面积森林的消失,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同时也引起了地表反射率的增加。地表反射率的剧增,正是降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此,全新世中期以来的气候干旱化,与森林的迅速减少有关。
大气降雨的多少,是由大气环境所决定的。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与水蒸汽输送的范围 和数量的多少所决定的。然而在同一地方降雨量的高低,与森林的多少、密切相关,森林确实能促进成云降雨。大气环流纯属自然现象,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影响大气环流。然而人类可以植树造林,用这种办法增加局部地区的降雨量,不失为科学的举措。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