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B介子纯轻子衰变现象
  • 王牌
  • 谈胜论负
  • 最佳选手
  • 白马王子
  • 孔乙己偷书
  • 林肯的辩护词
  • 丁肇中:中国参加太空反物质探索实验意义
  • 探寻纳米结构中的不稳定性(图)
  • 天文学家发现暗物质直接证据 其构成仍是迷(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散裂中子源今年启动2011年建成

    的散裂中子源概念研究。去年7月19日,国务院原则批准了建造这一重大科学装置。随后,中科院启动了其前期预制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符合我国的国情,建成后其技术指标将位于世界前列。根据设计,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建成后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其有效中子通量将超过目前世界上已运行的最“亮”的ISIS,性能指标列世界前茅。 

      “由于散裂中子源是一个多学科应用的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用户优先是散裂中子源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张杰介绍,CSNS旨在能够被多学科、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因此,该装置在建设初期的设计阶段,就强调让用户广泛和深入的参与,并组织成立了中子散射用户联盟。 

      他举例说,该项目在概念设计初期,提出第一期建设五台谱仪的计划,但是通过两届用户会议的广泛交流和研讨,又根据需求增加了两台。 

      “散裂中子源的作用不在于发论文,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科研院所等用户提供应用,从而推动尖端科学的发展。”美国阿贡实验室龙振强教授说。 

      美国专家韦杰认为,相对于国际研究,我国大科学装置还是新生事物,处于起飞阶段,投入和研究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在人员交往、技术合作上加大力度,提高国内外资源共享,促进国际合作。 

      据悉,本次会议除了邀请英美等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之外,还通过中子散射用户研讨会和用户联盟会议的形式,广泛收集我国中子散射用户对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总体设计、谱仪参数、用户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广泛国际合作的具体事宜。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