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孟军) 在查德维克发现中子72年后,俄国彼得堡核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塞里波罗夫相信,他们已对中子的半衰期做出最精确的测定。据新出版的《新科学家》报道,新的中子半衰期值与公认的数值有差异,因此会对宇宙构成的了解产生重大影响。
中子是由3种称为夸克的粒子组成的。当其中的“下”夸克衰变成“上”夸克,中子就变成质子。中子衰变成质子的速率,决定“大*”后头几秒内产生中子和质子的数量,也支配当今宇宙中氦的数量。
为了找到精确的衰变率,塞里波罗夫和他的同事将冷中子捕获到一个大金属瓶中,然后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后,计数这些中子。通过这种测试,他们估计需878.5秒,有一半中子发生衰变,即中子的半衰期为878.5秒,比已公认的中子半衰期少7.2秒。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采用另一种技术测定中子半衰期的迪维说:“上述结果与目前世界标准是不一致的。”最新测量值和世界标准值估计误差都不到1秒。如果新的测量值是正确的,它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天文学家在宇宙中发现的氦比预期要少。
美国圣母大学宇宙学家马休斯曾发现,新的中子半衰期将氦的预期丰度减少到0.15%至24.61%,尽管其差别很少,新的预测接近天文学家观测年轻星系所获氦预测丰度值。该新的测量值也影响人们对弱相互作用核力强度的估计,使它更
< 1 > < 2 >
|